-美国著名专栏作家阿特.布赫瓦尔德今年1月离世
-他被誉为“报界卓别林”,他曾和伊丽莎白.泰勒一起品酒,和英格丽.褒曼一起用餐
-近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他2006年2月8日撰写的专栏文章
-去年他专程录制视频宣布自己死亡
阿特.布赫瓦尔德对自己的死也很幽默
“嗨,我刚刚去世。
而在去年昨天,2006年2月8日,布赫瓦尔德还写下了一篇专栏文章,他希望自己这篇文章能够在死后发表在《纽约时报》上,成为自己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语言,在专栏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死亡的看法,当时,他刚刚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截掉了一条腿,被医生预言只能活一个月。一年过去,近日这篇最后的专栏已经和世人见面,而人们也很难忘怀这位老人面对死亡那可贵的乐观豁达,以及他这一生留给人们的无数欢笑和启迪。
笑对死亡
布赫瓦尔德留下视频讣告
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死前留下遗书,但可能不会有人会录制一段视频讣告,用在死后亲口宣布自己的死讯。但阿特?布赫瓦尔德会这样。他在死前预先留下了电子遗书,并且把影片留在《纽约时报》网站上供人点阅。在这个视频讣告中,他对着镜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说:“嗨!我是阿特?布赫瓦尔德。我刚刚去世。”
这段录像是去年7月拍摄的,地点是布赫瓦尔德在马萨诸塞州的家。录像中,当采访者问他“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时,布赫瓦尔德答道:“我活到今天也没搞懂。如果让我思考一下的话,我会说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让人们发笑。如果你能让人们笑,你就得到了所有你想要的爱。”
去年1月,布赫瓦尔德因糖尿病并发症截掉了一条腿。一个月后,他开始拒绝接受肾透析治疗。医生预言如果停止透析他将活不过3个星期。结果,他活了整整一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老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永远保持乐观和清醒,他甚至不停拿自己的死亡开玩笑,一次又一次让阅读他的文字的人们心酸大笑。
在等待死亡的最后这段光阴,布赫瓦尔德并不清闲:他亲自策划了自己的葬礼和追悼会,坐着轮椅主持了纽约和华盛顿两地的书友会,一周两篇的专栏文章也照写不误。他甚至不听医生的劝告,跑去度假,要知道,和他病情相同的人们早就躺在重症监护室里苍白着脸等待死神降临了。在疗养院里的三个星期临终看护已经变成了将近一年的繁忙活动-款待来访者、查看热衷者的邮件,接受采访。
在《谁在天堂》一书中,他讲述了自己荒诞的梦境:“我总是反复梦到自己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我到了机场大厅,看到航班表,天堂在最后一个入口。”不过布赫瓦尔德并不着急跨进天堂,医生也没有能够准确预言他的死期,在“死期”过了之后,布赫瓦尔德还好好活着,他写下一篇题为《哪儿搞错了?》的专栏,假装郁闷,说自己不得不取消葬礼计划,并且要重新创作遗嘱,他还宣布,既然没有死掉,自己准备买一个新手机。
著作丰富
被称为“报界卓别林”
阿特.布赫瓦尔德以政治讽刺见长,被誉为“报界卓别林”。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布赫瓦尔德撰写了8千多篇专栏文章,定期刊载于全世界大约300家报纸。最多的时候,布赫瓦尔德的专栏文章被550家报纸刊载。任何政治人物都是他妙语连珠、言辞锋利的抨击对象。
1982年,布赫瓦尔德因成就杰出而荣获普利策新闻奖最佳评论奖,这也是他一生当中得到过的最高荣誉。1986年,他赢得了美国艺术文学学院颁发的勋章。去年3月24日,法国大使还来到病榻前,为布赫瓦尔德颁发法国最负盛名的艺术文学骑士勋章。
布赫瓦尔德一生著有30多本书,代表作有《离开家园》、《我永远拥有巴黎》、《我想我不会记住》和《天堂里的斯特拉》等,这些书和他多达14册的专栏文丛一起,被译成各国文字。最后一本《快到来不及说再见》记录了他与病魔抗争的最后岁月。
布赫瓦尔德经典著作很多,在《地球上还有生命吗?》中,他虚构了很多有想像力的环境话题,他说人们由于习惯了在污浊的空气中生存,对“新鲜空气”感到身体不适。他还虚构了地球上一条黑色烟雾带,名字叫做“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带”,这是纽约两大烧煤供电的电气公司名字的合体。
另外,布赫瓦尔德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书信体”专栏文章,讽刺求职中的怪异现象。他在文章里写了六封信,描写一个名牌大学博士生先后写了三封求职信,态度从不可一世到收敛但仍存有自我骄傲,到最后粗俗卖乖;三家公司中的前两家都将其拒之于门外,而第三封信让他获得了卡车司机的工作-这篇文章见仁见智,在美国引发了极为热烈的讨论。
1953年,布赫瓦尔德曾撰写过一个讲述感恩节的专栏,后来每年11月接近感恩节的时候,他的那篇专栏文章就会被人一次次重新发表。
传奇经历
一生没有文凭
布赫瓦尔德生前虽然总能制造笑声,但他本人却并不是一个运气好得整天哈哈大笑的人,他童年时辗转多个孤儿院,患有佝偻病,中年时差点因抑郁而自杀;同样神奇的事实是,布赫瓦尔德文风机敏,见识卓越,却是一个没有拿到任何文凭的人。
布赫瓦尔德1925年出生于纽约,他从小在皇后区长大。造化弄人,他接连换了两所高中都没有毕业。当时正逢经济大萧条,他9岁曾上街售卖过杂志,17岁辍学离家参加海军。1942年至1945年,他在美国海军服役。
二战后,布赫瓦尔德前往南加州大学研读文学。1948年,他离开大学,再一次没有获得学位。怀揣着服役期间领的250美元津贴,他买了一张单程票前往巴黎,通过自荐在一家杂志社找到了通讯员的工作。1949年1月,他开始正式撰写专栏,他的处女作名为《黑暗后的巴黎》,讲述的是巴黎的夜生活。就凭着这第一篇专栏稿,布赫瓦尔德加入了《纽约先驱论坛报》欧洲版的采编队伍,随后开始连续写专栏,早期的专栏内容涉及娱乐和美食等。
1952年,布赫瓦尔德和妻子麦卡芮结婚,两人收养了3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他在巴黎生活了14年。
1962年,布赫瓦尔德回到美国,并为《纽约先驱论坛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报纸供稿,开始成为最有声誉的讽刺作家。
布赫瓦尔德这样诠释自己的一生:“在8岁左右的时候,我就把班上的孩子逗得哈哈大笑,我取笑学校、校长和老师,从那时起,我就总是引人发笑。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这样做了,他们就会敲你的脑袋。长大以后,你同样这样做,他们就会给你一大笔钱。”
但布赫瓦尔德不总是在逗人们发笑,他反对所有的当权者:“我既不是民主党人、也不是共和党人。我调侃他们并不是专门跟他们过不去,而是因为某件事情涉及到他们。”他还曾经利用他的专栏文章公开反对布什总统攻打伊拉克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