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类媒体 > 羊城晚报

贫可能脱了,孩子可能毁了(图)

  文/本报记者陈辉 图/本报记者林桂炎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真空”让人忧心,广东探索建立有效机制帮扶150万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这一中国改革开放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所造成的特有现象,他们的生活状况正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今年1月20日,小学寒假的第一天,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广东青商会携带慰问品来到广东云浮两个村慰问当地的“留守儿童”。记者随队采访,一探广东“留守儿童”的现状。
  父母外出打工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他们的孩子衣着光鲜漂亮,家里的住房体面舒适……

  广东留守儿童的一个“样板”

  1月20日,农历大寒,低温加上绵绵细雨,寒气更重。

  这天是寒假的第一天,云浮市新岗县车岗镇罗坝村铁洞小学的30多名学生被叫回了学校,这些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在会议室的大圆桌后。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很擅长和孩子们打交道。
他一进来就大声问道:“你们冻不冻啊?”孩子们齐声回应:“冻———!”曾锦华拍着手说:“来,让我们一起搓搓手好不好!”他说着便带头搓起手来,孩子们的拘谨消退了不少。

  到室外照相时,记者注意到几个孩子衣衫很单薄、黯淡,光着脚穿着拖鞋,有个孩子甚至连鞋也没有穿。和这几个孩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部分孩子衣着鲜艳漂亮,穿着质地很好的波鞋,衣服的款式并不逊色于城里的孩子。

  曾锦华主任走访过许多乡村学校。他说,学校里衣着最光鲜漂亮的,往往一问就是“留守儿童”。广东的农民在出外务工尤其是在婚后第二次进城务工时,不再是简单的出卖劳动力,而是从事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有的在工厂已成为技术骨干,有的甚至独立创业,他们的经济收入较高,已可明显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这些都反映在孩子的衣着上。

  铁洞小学六年级黄瑞芬的家刷着白色批荡,在一片泥砖房中很扎眼。这是一个出外务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典型例子。

  黄瑞芬的父母都在顺德打工,姐弟三人由爷爷奶奶照料。家中也很整洁,一进屋迎面墙上贴满了黄瑞芬和弟弟妹妹的奖状,红黄相间的奖状把中堂映照得有点金碧辉煌。靠墙一字排开摆了三张小课桌。这是姐弟三个在家做作业的地方。课桌上方有一张姐弟三人自订的家规,“第一,一定要听奶奶的话,否则洗碗10天。第二,不可以发脾气,否则罚款3元。第三,各自的床铺每天各自整理,否则扫地5天……”

  眼前的情形让每一个到访者都感到欣慰:农民出外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子女分工做家务锻炼了自理能力,学习刻苦优秀,父母在外打工也更安心。

  “要是每一个都这么好就好了!”铁洞小学何志东校长感慨地说,“但事实是……”

  调皮捣蛋特难管的男生有一个共性:父母都在外打工。他没想到这已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一个村小学校长最苦恼的一年

  2006年是何志东校长从教17年来最头痛的一年。

  他说,学校里一些男生特别调皮,逃学、上课睡觉,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大打出手。老师提出要去家访,有些学生洋洋得意地说:“你去啊,反正我爸妈不在家。”

  何校长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留守儿童”这个词,直到2006年10月曾锦华带队到这里调研时。不过在此之前,他从老师们家访反馈回的信息中已经意识到这些调皮捣蛋、特难管的男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父母都在外打工。他没想到这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其实,让何校长困扰的留守儿童问题还不止调皮、逃学这么简单。他向曾锦华主任吐露了更多难言之隐。

  原来,这一年有些男生竟然在学校里“认老大”,有谁欺负了他们,大家就一起上。一个五年级的男生长期父母不在身边,因祖父母的溺爱而养成性格娇纵、孤僻偏异。一次被老师批评后,他竟然抱着书包跑到教学楼的三楼阳台上,扬言要跳楼自杀。

  车洞小学共有在校学生420人,其中约有45%是“留守儿童”,这里面父母都在外务工的约占留守儿童的一半,他们都只由祖父或祖母带在家中,也有一小部分寄宿在伯伯叔叔家。这所学校的分析显示,留守儿童有一个共同特点:或者自卑,或者自大,个别男生变得自暴自弃,个别女生性格内向。

  孩子认识人生关键时期与父母长期分离导致“教育真空”,而老人“就像看牛一样在看孙”……

  一个留守儿童的“蜕变”历程

  云浮市云城区安塘街红营村,一个13岁六年级男生苏励文的家。

  打开虚掩的木门,中堂堆满盆盆罐罐,一些日常用品用竹筐装着放在这里,两只狂吠不止的白狗似乎成了主角。苏励文90多岁的爷爷在里屋睡觉,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出来;苏励文80多岁的奶奶正蜷缩着佝偻的身子,在熄灭的灶台边上取暖。厨房里没有开灯,漆黑一片。

  苏励文没有妈妈,爸爸在广州给人打工,他们需要用钱时就打电话,爸爸就从广州送钱回来。如果听到他学习成绩不好,爸爸就会打他。而他现在成绩经常不好,墙上的奖状多是姐姐的。

  我们问苏励文学校里有事他会跟爷爷奶奶讲吗?他说,不会,和爷爷奶奶根本说不到一起去,说了他们也听不懂,就会骂人。我们问他会跟爸爸讲吗?他摇摇头。和姐姐讲吗?他还是摇摇头。

  正说着话,苏励文正在读初一的小姐姐从阁楼上下来。她告诉我们,她和弟弟在广州读过三年书,那时候和爸爸有很多话讲,弟弟的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广州的学费太贵了,一个人每年1200元的借读费,爸爸实在支付不起才把他们送回来。回来后没人管,弟弟的成绩越来越差。

  姐姐说,以前在广州时爸爸根本不允许他们看电视,回来后家里没有电视弟弟每晚都跑到别人家去看,她管不了,爷爷奶奶也管不了。

  曾锦华认为,苏励文的家庭有一定代表性。年轻的父母出外打工,将孩子交给老人,农村的许多老人是文盲,教育严重缺失,他们在调研时一些老人向他们说,老人“就像看牛一样在看孙”。而由于长期与孩子分离,父母也无法与孩子充分沟通,教育方法也容易粗暴单一。有些父母出于“情感补偿”的需求,孩子要钱、要衣服就尽量满足,但对他们心灵上的需要关心得很少,导致出现一个“教育真空”。而这段时间正是“留守儿童”认识人生、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容易产生多方面的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调查,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农民外出打工的目的是为了脱贫致富,可是如果“教育”出了“问题孩子”,一个家庭就毁了。

  “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帮助机制”课题,寻找将这一社会现象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要在全省建立

  一个帮扶机制

  据保守统计,广东省有“留守儿童”150万人,在部分地区,“留守儿童”带来的问题已逐渐暴露。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云浮市委共同承担了“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帮助机制”的课题。这个课题已经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的课题。据课题负责人曾锦华介绍,课题的重点是:寻找当前可以做些什么,将这一社会现象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今年寒假前,课题组在云浮市乡村小学调研时发现,“留守儿童”在这个寒假里除了做作业,就是看电视,去网吧,打麻将。在课题组的帮助下,车洞小学成立了以教导主任为首的帮扶小组,每个老师“包干”几个“留守儿童”,和家里的老人及在外的父母建立直接联系。课题组甚至还建议村委会将村里的党员、团员、妇女干部等人员发动起来,一个人负责几个“留守儿童”家庭,平时有空就到家里看看,问候问候。曾锦华认为,更有效果的是帮基层农村建立起一套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帮助、生活困难帮助,能为监护人提供培训,为老师提供培训,培训他们能胜任“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及情感教育。

  曾锦华说:“我们要充分调动教育、民政、共青团的力量,让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今年课题组将在云浮试点铺开这些工作,效果好的话将向全省推广。”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曾锦华 | 苏励文 | 黄瑞芬 | 何志东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