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南海西沙海域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流程示意图
能代替潜水员工作的仿生机器鱼也有可能落户岛城
青岛海底“睡”着宋代古战船
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站今年将在岛城近海寻宝科考首个目标定在曾进行过宋金海战的黄岛海域
今年起,有关部门将在岛城沿海水下考古,摸清近海海域的文物家底!这是昨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工作会议透露的消息。据悉,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今年将在市文物局成立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站,借助各种水下探测仪器,摸清青岛沿海和黄渤海近海海域水下文物的家底,发掘并保护水下文物。
“摸家底”的第一站,敲定为黄岛海域。
缘由:大量古代沉船埋在青岛近海
昨日,市文物局有关专家介绍说:“青岛拥有7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众多优良的港湾,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青岛沿海居民就已经开始出海渔猎或航行。青岛地区悠久的航海历史,使沿海保留了大量的沉船遗址及海港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对我们研究青岛航海史、海上交流史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进一步分析说,古代的航海技术无法和现代相比,因此,沉船大都离海岸较近,一般都在10米至20米深的水下。加上目前胶州湾的海域面积比古时减少了三分之一,大量的古代沉船很可能就埋藏在青岛近海。
据介绍,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站是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设立的第二个水下考古工作站,第一个水下考古工作站设在宁波,主要负责东海海域的水下考古。另外,广东阳江还有一个水下考古研究基地,负责南海海域的水下文物考古。
盘点:海底沉船上肯定有大量瓷器
据介绍,岛城水下考古的首个目标是黄岛海域。专家认为:南宋和金朝曾在黄岛海域爆发过大规模海战,因此海底肯定有不少宋代战船和兵器。
专家介绍说,唐宋以来,青岛海域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贸易港口,并开辟有至日本、高丽的海上贸易航线,因此古代沉没的商船上肯定存有大量的文物。尤其是瓷器,从宋、元到明清时期,瓷器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因此,沉船上肯定有大量瓷器,说不定还有存世极少的珍品。
按照我国南海水下考古的经验,专家预计,青岛近海的古代遗迹应该有两类,一类是确凿无疑的古代沉船遗址,另一类是基本上不见沉船的遗迹,以散落的瓷器碎片为主。
揭秘:潜到海底考古全用高科技
“在海底考古比在陆地考古艰难,因此我们将配备各种高科技装备。”市文物局专家介绍说,工作人员将利用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GPS全球定位仪、水下照相机、水下摄像机等高技术设备,对每一处遗迹都进行测量、绘图、照相、摄像等高水平的科学记录,以获取完整的科学资料。
另外,目前辅助水下考古的仿生机器鱼已经问世,它可以代替潜水员在更深的水域长时间工作。据介绍,如果有需要岛城也将引进这种新型“武器”。
新石器时代,青岛沿海居民已经开始出海渔猎或航行。
秦汉时期,秦始皇四次巡海,三次到琅琊(即现在的胶南),并下令扩建琅琊港,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开辟了由琅琊通向日本的国际航线。
汉武帝曾七次巡海,数次到达琅琊(即现在的胶南),并开辟了由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经朝鲜半岛通往日本的海上航线。
唐宋时期,胶州板桥镇(现在的胶州市临近胶州湾地区)是当时北方重要的港口,而且是宋代北方惟一设有市舶司的港口,它是宋代北方通高丽的重要港口。
明清时期,金口、青岛口(现在的市区沿海区域)等港湾发展成为当时区域性的海上贸易中心,并最终促进了青岛港的开辟和发展。(阿浪/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