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上海美术馆外忽然出现的宣传海报,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艺术展已经来了。2月9日下午,没有举行特别的仪式,“伊朗著名电影大师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中国巡展”上海站就这样悄然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摄影作品84幅,其中“道路”(1978-2005)和“无题”/“雪白”(1978-2005)两个系列的作品各占了42幅,还有两件录像装置作品:《十分钟年华老去》和《睡眠者》。
展览的主体是阿巴斯的摄影,但是有兴趣的人还可以在展厅里观看他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电影作品———当然要看完20部电影,需要的可不仅仅是耐心。何况阿巴斯的电影从来都会让人看得很累。跟他的电影美学一样,阿巴斯的照片也具有一种静谧的力量。事实上他很多电影之缓慢,让人感觉就是他在用暗暗变化的照片精心连缀、缝合时间。于是,布置得很简洁的展厅,白色墙壁上悬挂着黑白图片,你几乎就产生了正行走于一幅黑白照片内的错觉。
白色苍茫的大地、黑色的树木、局部凌乱的影子、自然造化的沟壑、绵延不知起始的道路,都有种无能为力的永恒感。阿巴斯的构图从来都不是很饱满的,那可能会太挤压观众的眼睛。他把照片的前景都空置出来,留出一片空地由你进出。你可以选择是否跟随他走进去,如果你拒绝,那老实说这些照片的意义就只等于明信片或者刊登在旅游杂志上的风景照,甚至比不上那些精美。因为,他相当多的照片都显得十分粗粝。
那些黑白的照片,执拗的黑白,抽去了颜色对终极性问题的干扰,留下了最简单却深沉的情感。一排悄悄生长的树木或者一只游弋在野地里的狗,和拍摄照片时的环境镶嵌在一起,便具备了某种隐秘的韵律,都代表了阿巴斯在那个时刻所感受到的诗意。而城市中的人们,你们彼此相忘于人群,迷失于现实的苦难和欢喜,却可曾在旷野上徘徊。那种接近绝对孤独的体验,是透明的,能够把人从拜伦所说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无聊感中拯救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