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在搞“去蒋化”。图为2004年时,蒋介石雕像被移走。
早已入土为安的蒋介石最近成了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重点进攻目标。民进党日前要求“国防部”在今年“二二八事件”60周年之前把军营中蒋介石铜像全部撤走,并要把“中正纪念堂”的名字也改成“台湾民主纪念馆”,民进党主席游锡堃还提出,即刻撤离在两蒋慈湖陵寝驻守的卫兵,甚至要求制定法律审判蒋介石。台湾《中华日报》评论称,民进党推动“去蒋化”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但像现在这样“密集而疯狂”的举动却不多见。
岛内分析认为,随着今年年底“立委”选举及2008年“总统大选”日益临近,为了向深绿拉选票,民进党已经拼红了眼。台当局一方面想铲除蒋介石这个“去中国化”的大障碍,同时想借此制造岛内的“省籍冲突”,这预示着台湾未来将面临两场“肮脏且血腥”的选举。
“去蒋化”动作层出不穷
连日来,有关台湾当局“去蒋化”的新闻成为岛内媒体和民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据台湾《联合晚报》2月7日报道,民进党主席游锡堃等人当天在中常会上提出,“政府”不应该再给蒋介石特权礼遇。7日一早,游锡堃就召开记者会称,“蒋介石不仅是独裁者,更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因此,慈湖陵寝的宪卫兵、仪仗队和相关工作人员均应撤离。民进党还把矛头指向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要求马英九在“二二八”当天宣示,不再对“独裁者”谒陵。
民进党近来“去蒋化”的动作层出不穷。据《中国时报》5日报道,台“国防部”日前答复民进党“立委”薛凌的要求时称,将在2月28日前把军中的228座蒋介石铜像全部移走。据岛内媒体调查,目前除了中正理工学院、政战学校等少数几个机构内蒋介石铜像没拆外,台军大多数部队、机关营区内的铜像都已拆除。有军方人士爆料说,一些拆除的蒋介石铜像甚至被丢在污水站旁等营区的角落没人管。7日,东森新闻报道称,民进党中央党部还计划对中正路、中正纪念堂等改名。
台当局此举立即激起强烈反响。国民党“立法院”党团立即指出,“国营事业”改名、蒋介石铜像移置,都是民进党讨好深绿选民的举措,凸显民进党不顾民生疾苦,只知“意识形态治国,操作选举”。国民党反对台军“典藏”蒋介石铜像,希望铜像能放置在公共空间,呼吁“国防防长”李杰不要为个人官位而讨好民进党。“立委”郭素春则讽刺军方屈从绿营压力,没有军人的风骨,“有胆就干脆把‘中华民国’、‘国旗’都拿掉”。蒋家后代、“立委”蒋孝严说,蒋介石是历史的一部分,“政治不能干预历史,就如同政治不能干预司法一样,历史不能被扭曲”,他痛批台“国防部”忘恩负义,并表示将追究“国防部”的责任。
对于这些抗议,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王幸男狡辩称,既然现任“总统”陈水扁的肖像可以放在地上踩,那么将故“总统”蒋介石的铜像取下好好保管,已经仁至义尽。事实上,民进党并不打算对蒋介石仁慈。据报道,在今年“二二八事件”系列纪念活动中,绿营还将设立“模拟法庭”“公审”蒋介石等人。游锡堃7日也称,台湾应该仿效南非订立《真相调查法》,调查过去不公不义的事,让凶手出现。民进党“立委”蔡同荣近日也正规划,要推动台湾“历史地位正名、教育正名、官方单位正名、外馆正名、国际组织正名”的“五正运动”。
陈水扁早就想“去蒋化”
事实上,陈水扁从担任台北市长任内起就一直在搞“去蒋化”。1994年,时任台北市长的陈水扁利用职权把“总统府”前的“介寿路”改名为“凯达格兰大道”。陈水扁担任“总统”后,以“悬挂不安全”为名,把“总统府”内“介寿堂”上的木匾撤下,并将其改称为“大礼堂”。2006年4月,陈水扁又迫使军方取消了已实施30年的集体拜谒蒋介石陵寝的活动。去年10月,台湾行政当局又宣布,将中正国际机场“正名”为桃园机场。
由于蒋氏父子在军中的影响力,加上两蒋时期的台军一直恪守“反独”信条,因此陈水扁一直处心积虑地推行“去蒋化”,鼓吹“拥扁”、“爱台”教育。据报道,由于两蒋与军方的渊源都很深,因此在台湾军营内经常能见到他们的铜像。据统计,大约有1000多座。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水扁有一次带着幕僚巡视新竹湖口营区时,在营区内看到了蒋介石的铜像,心里很不是滋味。幕僚看出他的心思,当时就警告军方说:“这铜像看起来很刺眼!”
岛内对两蒋感情复杂
岛内分析人士指出,陈水扁和民进党如此强烈仇视两蒋,与两蒋坚持“一个中国”、对“台独”严厉打击有关。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后,岛内处于萌芽状态的“台独”分子也企图借机兴风作浪,蒋介石用铁血手段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坚决镇压了岛内的“台独”势力。在台湾光复后的40多年时间里,蒋介石父子用铁腕手段打击“台独”组织,使“台独”势力在两蒋当政期间始终未能在岛内掀起大的波浪。因此,他们去世后留下的痕迹也被民进党视为推动“台独”的重大障碍。
不过,岛内普通民众对两蒋父子则感情复杂。一方面,岛内民众对于两蒋时代专制统治和白色恐怖心有余悸,认为那是台湾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另一方面,对于那一时期台湾经济高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的繁荣景象仍然记忆犹新,认为那时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在近年岛内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普通民众更加怀念那段岁月。据报道,2003年,台湾曾搞过一次民众对历任“总统”喜爱程度的民意调查,结果蒋经国名列第一,有70%的民众认为蒋经国最好,那时蒋经国已经死去15年了;蒋介石也名列第三,甚至比当时已经掌权3年的陈水扁还要高。
台湾《中国时报》曾评论说,那些在蒋介石时期就来台的老一代,对两蒋的情感不可动摇;约三四十岁的台湾人对蒋介石的了解大多来自教科书,不过他们大部分人对蒋经国都有好印象,“蒋经国带领台湾走向繁荣的功劳,以及他节俭、亲民的形象,都已深植民心”。不过,对于许多现代台湾年轻人来说,一方面由于教科书对两蒋的事大都一笔带过,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泛绿阵营推行“去中国化”和“去蒋化”的影响,他们对两蒋的感情逐渐变淡。
最近几年来,陈水扁当局搞得台湾经济萧条、失业率攀升、民众生活没有希望的境况,更引发民众感怀蒋经国时代“台湾由贫转富、经济起飞、社会充满希望”的年代。有岛内媒体评论,“蒋经国主政的年代,正是台湾经济成长、活力丰沛的年代”;而现在台湾社会官商勾结,黑金横行,甚至陈水扁一家都卷入贪腐丑闻,更“令人追忆起蒋经国年代曾有过的行政效率与廉洁政治已经逝去了”。因此,在台湾TVBS电视台“全民开讲”节目评论民进党当局“去蒋化”动作时,打来电话的观众绝大多数都反对民进党“拆铜像、撤卫兵”。
岛内舆论一片抨击
对于台当局强行推动“去蒋化”,桃园县长朱立伦强调,社会不需要太多意识形态,两蒋对台湾的贡献不容抹杀;如果“国防部”经费困难,桃园县政府愿意管理和维护,甚至可以每年编制百万元预算贴补站岗宪兵差旅费、误餐费。台湾大溪镇公所则在慈湖旁边设立了一个“蒋中正公园”,专门收容各地毁弃的两蒋铜像。台北市观光委员会最近也提出构想,打算在台北市推出“两蒋史迹旅游行程”。
台北大学教授江岷钦认为,民进党近来一系列“废孙(中山)毁蒋”的动作,除了为选举利益、掀起“统独对决”与“省籍冲突”外,最主要的还是一种“去中国化”的企图。民进党很清楚,他们目前根本不可能拋弃“中华民国”这个名字的保护,所以便在“废孙毁蒋”等方面做文章,搞“去中国化”。台湾《联合晚报》评论称,由于蒋介石在岛内争议较大,煽动仇蒋情绪,不仅可以“正名”,还能借此打击国民党,甚至可以强化深绿民众的意识形态认同,如此一举多得,民进党怎么可能不抢着干呢?
(责任编辑:宛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