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天通苑社区心理调查公布结果,结果显示高达八成的被调查者感受到了心理压力,其中30%的居民高度关注治安问题。有关专家为此首次提出了“社区心理”的概念。
8成人遭遇心理压力
“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天通苑社区目前非常需要心理学服务,4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也需要这种服务。
调查发现,在个人所处的心理压力程度方面,约58%的居民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能自我调节;2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认为自己没什么压力的人仅占20%。
“我们回收的问卷数量有限,得出的数据不一定权威,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出,大多数居民都希望获知如何进行亲子教育、怎样处理婚姻家庭关系、如何应对应激事件等方面的知识。”回龙观医院的李丞智医生强调说,这是一个关于社区心理趋势和倾向的调查,并非一个严格的抽样调查,但社区居民面临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压力源自三座大山
此次涉及心理压力来源的调查,非常生动地反映出目前给天通苑居民带来困扰的“三座大山”:工作和职场人际关系问题,占33%;工作和家庭的矛盾,22%;社区治安和基础服务差,分别占30%和18%。
“自从上次西一区出事后,我几乎每天都要上社区网,看看最近又有什么事发生。”家住天通苑东三区的洛小姐坦承自己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这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居民在面临压力时不知道需要干预,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也不清楚如何求助。”李丞智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抵抗应激事件的能力低下,会让个体遇到突发事件时加剧心理问题的产生。
社区安全感最重要
“天通苑三分之一的居民关心社区安全,这确实反映出一定的心理趋势。”心理专家应力分析说,在北京的超大型新建社区,“社区心理”问题已经凸显。
“‘社区心理’目前在国内研究较少,但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应力教授说,社区由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组成,有一定边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逐渐形成流动的“心理场”。统一的安保、社区服务和生活文化,使之形成全新的邻里关系,构成有同一性的“社区心理”。社区心理形成后,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其中安全感成为最重要的心理要求。
“进入小区,一般就意味着进入了业主自己的安全区域。”应力教授说,社区心理的首要特征是安全心理,一个小区的门卫就是社区边界的标志,也是社区安全的心理边界。
应力教授强调:社区心理受损需要第一时间修复,这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国际普遍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社区心理受损后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情绪安抚,即在第一时间告知真相并实施团体心理“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