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滩上创业并取得成功,你想过吗——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勇气,到底能带给我们,怎样的财富。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种责任,想去寻求一种没有农药化肥,没有污染的安全食品因为80%的人对食品安全的问题都表示担忧。
从小就在海边上长大的张春银想到了无人开发的广袤盐碱地,在接触上海篷子后,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盐城市望海大厦副总经理职务,带着热情和执著,去海边实现国人餐饮史的变革。几年的奋斗,我国江苏东部广袤而荒凉的盐碱地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农场”——海蓬子种植基地,正渐渐浮出水面。
A
滩涂荒滩也能“捡”财富
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长出真正安全的有机蔬菜,在我们身边一般的耕地都有农药化肥的残留,哪里的土地才会真正没有残留呢?当时张春银就想到了盐城沿海滩涂,它是真正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的污染。可是滩涂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千百年来几乎是寸草不生,什么样的蔬菜品种会适合在上面扎根生长呢?
张春银经过寻找发现了海蓬子,它是美国亚历山大环境研究室历经20多年研究,从1300多种盐生植物中选育出来的最优品种。在欧美国家,海蓬子作为传统的保健蔬菜,被美称为“减肥草”,然而在国内,提到海蓬子却知者寥寥,张春银成了海蓬子最早遇上的“中国知音”。
因为在盐城市望海大厦工作和经营饭店有了“第一桶金”,张春银便被海蓬子不占农田、不用淡水的“神奇”特点所吸引。“盐城要建设黄海明珠,我要在这颗‘明珠’上建成一个现代的‘海上农场’,完成国人不能完成的沿海开发的使命。”
没有技术,自己查阅资料学技术;没有经验,自己泡在基地做实验;没有规律,自己一天天记载并总结规律……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春银终于掌握了海蓬子在国内适宜栽植的技术流程,解决了农业专家都头疼的“洋品种”本土化难题。海篷子本土化难题攻克后,他盐城市滨海县租下了2000亩无人问津的滩涂进行种植,他的海水蔬菜种植基地,也成为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规模的海蓬子基地。
B
初涉市场遭遇“滑铁卢”
尽管海风把原本白皙的皮肤吹的黝黑,尽管妻子给自己起了个“海疯子”的“雅号”,但是等到收获的那天,张春银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经历3年的培育,2003年7月,首批海蓬子采摘出货,张春银兴奋的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张春银和他的爱人带着几大袋海蓬子样品来到上海曹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向批发商推荐这一新品种。然而所有的批发商贩都表现得异常冷漠。三天下来,海蓬子烂在袋中。那一刹那,张春银感到莫大的委屈,努力多年,别说回报,连一句认可的话都没有,真是万事开头难。
虽然遭遇冷脸,但张春银没有放弃,他不耐其烦地询问菜贩,终于知道了海蓬子“无市”的原因——批发市场走的都是大路货,求的一个量。新产品上来,没有市场,没有量,所以没人来销。
一筹莫展中,厨师出身的张春银想到了高档宾馆、饭店。张春银跑了好几家,可是对方都不愿接纳这种“陌生蔬菜”。张春银告诉记者,上海紫金山大酒店的厨师长说:“你有证书可以证明你的产品是无毒无害的,有哪些营养价值吗?如果没有证书,我们是不会接受你的产品的。”
与星级宾馆的几次接触,虽然没有卖出产品,但这让张春银了解到海水蔬菜卖不出去的原因:必须取得相应的食品安全认证。2003年9月,他成立了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他的海蓬子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OFDC有机食品认证。凭着“绿色派司”,海蓬子开始进入北京、上海、南京的各大星级宾馆。
2004年5月,张春银抓住家乐福总裁白尔纳到盐城考察的机会,一举把产品打入了北京、上海的家乐福、欧尚等洋超市,让海水蔬菜“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C
海蓬子让滩涂成投资热土
对于新的事物,人们总是既怀疑又好奇,海蓬子真正端上大众餐桌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常年无人问津的滩涂荒地居然蕴藏着这样大的商机。一时间,全国十多个省市纷纷派专员来到盐城,取经海水蔬菜在荒滩上“拾”财富,盐碱地上出效益的“奇迹”。
“贫瘠的盐碱荒地历来被称为农业发展的天堑,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这种恰恰只有在盐碱地上才能生长的经济作物。”沧州市赴盐考察海水蔬菜小组组长王中达告诉记者,沧州市地处环渤海湾地区,沧南县以东均为盐碱荒地,该市境内大运河已断流20年,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仅够人畜饮用。在引进海水蔬菜种植前,当地农民在盐碱地上种麦子,由于土地贫瘠,即使是耕作了几年的盐碱地平均亩产也只有100多斤。因为没有效益,每亩盐碱地的承包费5年期仅为5元。而利用海水蔬菜种植后,每亩产量可达一吨,经济效益是普通蔬菜的两到三倍,“不毛之地上也能长出GDP了。”
张春银还告诉记者一段关于引种海蓬子的“趣谈”,今年5月下旬,辽宁盘锦市派出了由政府办、人大、科技局等众多单位16人一行的“豪华阵容”在他的海蓬子基地考察时,甚至发生了担心引不到种子而“偷”了2公斤种子回辽宁的“笑话”。
海蓬子魅力何在?张春银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经济行为符合自然规律,自然是事半功倍!当年还任盐城市长的赵鹏曾专门作出批示:“盐土农业、围垦造田、海水蔬菜是我市沿海开发的独特优势。但是沿海滩涂搞开发,洗碱去盐,然后种水稻、种棉花,这肯定不是独特优势。我大力支持盐土农业和海水蔬菜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D
国际展会打出“特色牌”
BioFach——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机产品展售会,2005年1月,BioFach组委会给张春银的发来了邀请函,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亚洲地区唯一一家受邀参展的海水蔬菜公司,在中国参展团中打出“特色牌”。中国海蓬子一经亮相,便受到国际客商的热烈追捧,甚至有外国评论家高度评价:不占农田、不用淡水的海蓬子工程将是“农业的第二次革命”。
对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关官员感言,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的每届展会上,超过三分之二的参展国都会推出新的或改良的产品。但是多年来,我国参展企业提供的大多为初级农产品,造成国内企业类似产品供货商多,相互压价,不利于各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也削弱了竞争优势,而海水蔬菜是首次在中国参展团中打出的“特色牌”,倍受关注在意料之中。
拿到日本、荷兰等国的国际订单后,张春银做了冷静的分析,据他了解,在美国,海蓬子的种植地距海岸线有一定距离,用水泵抽取海水进行灌溉,与之相比,中国沿海有广袤的未开发滩涂、取之不尽的天然海水,劳动力价格也较低,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海蓬子在国际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
然而,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张春银告诉记者,在德国的各大超市,都设有海水蔬菜系列食品货柜专架。从海蓬子休闲食品到调味品、从保健品到生物碘盐一应俱全。在美、日等国,更是围绕海蓬子形成了食品、油脂、饲料、板材、保健品、化妆品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与之相比,中国海蓬子产业化只是刚刚起步,其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E
“好项目需要敢吃螃蟹”
“海篷子是好的项目,但是如果没有敢吃螃蟹的人,相信它还是一样被人淡忘。”据悉,国内引进海蓬子最早的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海南、盐城、福建等沿海地区都进行过小范围的试种,而到今天,其他地方的试验地早已一片荒凉,惟独在盐城,海蓬子让广袤的盐碱荒地着上了绿装。张春银坦言,海蓬子作为“泊来”物种,登陆中国时也遭遇了“水土不服”——种价昂贵、产量上不去、品种优势弱化让很多人知难而退。由于是新品种,其种植规律在国内尚无章可循,即使是盐土农业专家、学者,对海蓬子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2000年引进海蓬子的时候,张春银尚未预料到,他所要做的,是一项集科研、生产种植、市场开拓于一体的“大事业”。
张春银说,“虽然一开始周围所有的人都不理解包括我的爱人和父母,但是我成功了,说明我的执著和热情胜利了。”对于如何创业,张春银认为,年轻人不要过分冲动,要有适度的热情,在经过自己亲身调查研究,取得好的项目后,再果断“下手”,不能犹豫不决,一句话:好的项目也需要敢吃螃蟹的人。
初次登上国际市场,张春银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差距。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早早地给他发来了07年的参展邀请函,“今年再去,我要让老外知道,我们不但能种出海蓬子,而且还能拿出有自己特色的海蓬子深加工产品。”张春银信心满怀地表示:做事业难,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业更难。但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海上农场”的梦想将终会实现。
本报记者 姜振军 见习记者 徐群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