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记者李斌)技术上与国际差距只有5年,而产业差距却达15年。面对这一现实,我国生物产业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赢得主动权。
记者从10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07”发布会上获悉,“十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速度趋缓,2005年,我国包括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生物制品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685亿元;生物农业领域产业化前景广阔;生物能源发展迅速,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生物技术服务刚刚起步。
生物产业是从事生物产品研究开发、生产、流通和服务的行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工业、生物能源、生物安全等。进入新世纪,生物产业发展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项政策。
由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编写、刚刚出版的《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指出,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资金短缺、企业税负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政策体制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随着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制约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报告提出了几项政策建议:明确发展重点,引导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加强产学研协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拓宽生物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资金缺乏的问题;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培育和规范生物产品市场,完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准入政策。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