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透露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害,引起世界共同关注
中国气象局6日公布,气候变暖产生的气象灾害每年造成损失占自然灾害70%以上
我市气象部门统计显示,烟台的气温正逐年升高,造成也有所显现
水母网2月11日讯1月29日,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召开会议,透露了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带来的灾害,引起海内外社会和媒体的共同关注。
灾害性天气
逐年增多
“今年冬天,我都感冒3次了!”昨天上午,家住塔山小区的王胜男显得有些无奈,“不仅是我一个人,身边的同事这个冬天差不多都感冒过。”市疾控中心的有关专家介绍说,由于我市今冬气温较高,这种环境非常适合病毒、细菌生长,极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据市气象局副局长李刚介绍,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006年烟台气温也较常年偏高,雨量明显偏少,风力略偏小,空气湿度偏高,夏天雷暴天数偏多,酸雨PH值酸性变化有所增加。2006年影响烟台的灾害性天气仍较多,主要有干旱、雷雨大风、冰雹、暴雨和暴雪等。从各月平均气温和常年的温度水平来看,2006年4月和7月气温较常年偏低,1月、10月和11月较常年明显偏高。其中,6月和7月气温起伏较大,偏高、偏低均在1℃左右。
国内有关气象专家预测,在全球气温变暖的背景下,未来20-100年,中国的气温也会不断升高,尤以冬半年、北方最为明显。
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在去年公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曾预测,中国“温室”现状今后将有所加剧,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3~2.1℃,2030年上升1.5~2.8℃,2050年上升2.3~3.3℃。此外,报告还提出警告,今后50年,灾害天气气候将频繁地影响到中国经济。报告预计,在中国,农业、水资源、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海岸带与近海生态系统等现已极易受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气象自然灾害将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给农作物
带来经济损失
科研专家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森林等植被横遭毁坏和温室气体排放逐日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人类长期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性后果是很可怕的。
市气象台副台长石磊介绍,据资料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几年世界各地极端气候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在瑞士,冰川融化,阿尔卑斯山部分山体面临坍塌,还有太平洋岛国,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很有可能危及这里的人类生存。在我国,每年由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占GDP的3%至6%。2005年,我国各类气象灾害共造成2278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3890万公顷,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56亿元人民币。
“气候变暖,打乱了农时庄稼生长的变化规律,由于今冬气温持续偏高,在我市曾引发过植物反季节开花。”石磊说,气候变暖还容易引发反季节性气候,给农作物带来经济损失。2002年4月,我市曾发生大范围严重霜冻,对全市果树的开花、挂果造成了重大危害。“据统计,那次灾害共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88451公顷,绝收面积55324公顷,减产果品181.5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4.48亿元,占全市当年GDP的6个百分点。”
趋利避害
防患于未然
市气象局副局长李刚告诉记者,由于我市属气象灾害较多的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大风、雷暴、暴雨(雪)、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造成的损失严重,容易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影响。同时,我市也是一个气候资源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太阳能、空中水资源等可再生清洁资源有很大的调控潜力,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气象资源,趋利避害并举,对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气候的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正在逐步融化,冰雪融化后使海洋的海平面逐渐呈上升趋势。作为沿海城市的烟台,从长远来看,应该高度关注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李刚建议,今后临海地段的各类建设应该统筹考虑,全盘规划,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在农作物的预防方面,农民朋友也应该关注并适应全球变暖的现象,做到科学种植,调整农作物种植计划,并及时了解气象信息,提前做好应对灾害性气象的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本报记者 中华 夏丹 通讯员 升健
烟台2006年大部分时间气温偏高极端最高气温36.1℃
2006年烟台极端最高气温为36.1℃,出现在6月16日的莱州站;全市极端最低气温为-14.2℃,分别出现在2月9日的莱阳站和3月4日的栖霞站。去年全市气温有三个特点:
全年大部分时间气温偏高。春季3月和5月偏高0.5~1℃,夏季6月和8月均偏高1℃以上,秋季的10月、11月偏高均在2℃以上,其中10月份更是偏高3.1℃,全年仅4月和7月较常年略偏低;
高温日数少。仅有莱州站在6月16日出现了36.1℃的高温天气,其它县市未出现超过36℃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均未超过历史极值;
2月上旬低温日数多。全市共出现13天34站次低于-10℃的低温天气,其中2月上旬出现26站次的低温天气。
记者 徐中华 夏丹通讯员 王升建
去年秋季霜冻初日芝罘区出现最晚
本报2月10日讯(记者 徐中华 夏丹通讯员王升建)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2006年,全市平均霜冻日数为65.7天,较常年偏多0.2天。
2006年春季(3-5月),全市平均霜冻终日为3月27日,较常年偏早17天,栖霞霜冻结束最早,为3月5日,牟平结束最晚为4月25日。2006年春季的霜冻天气,给我市大樱桃种植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006年秋季(9-11月),全市平均霜冻初日为11月15日,莱阳出现霜冻最早,为11月12日,芝罘区出现最晚,为11月30日。
据了解,霜冻是春末秋初,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植物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七宗“最”
最“老”的受害者———千年文化遗迹可能被淹没
最岌岌可危的体育项目 ———冰地曲棍球与高山滑雪走向衰亡
最没有明天的国度——— 太平洋岛国将遭“灭顶之灾”
改变最多的极地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因祸得福
最受影响的行业 ———旅游“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最无辜的动物 ———饥饿的北极熊开始互相残杀
最遭殃的大洲 ———脆弱的非洲首当其冲
徐中华 夏丹 整理责任编辑:夏白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