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烂根病已经困扰俺们村好多年了,跟不烂根的比,一亩要少打二三十斤,一垧地少收入300来块,我们一直也没弄明白,为啥我们年年用药,还年年烂根。不过这回大学生们给我们找到病根了,明年我们的大豆就不烂根了!”日前,巴彦县兴隆镇民主村农民老王兴奋地跟记者说。
老王说的大学生叫刘双奇,是东北农业大学05级作物育种专业的研究生,这次他去兴隆镇民主村的身份是东北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市委组织部联合选派的村村大学生志愿队队长。这次他共带领7名不同专业的师弟、师妹进行实践服务,民主村大豆烂根病的问题,是他们下乡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刘双奇告诉记者,开始到民主村的时候,村民并没有向他们咨询过种地的事,只是对他们很热情。在闲聊中,他们得知民主村大豆存在烂根病后,他们找了10多位农民了解从育种到收获的过程,研究作物育种的刘双奇又电话咨询了自己的导师后认为,大豆浸种少,土地营养结构不合理和农药喷洒时间不对,是这个病一直发病的原因。小组又采了10块地的土样拿回去化验,并表示将根据化验结果,为民主村的农民制定一套浸种、施肥、用药的方案时,才真正博得了农民的信任。
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团委书记于兴业告诉记者,这次活动中,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和东北农业大学联合选拔66名品学兼优、有专业特长的在校生,经过一周的培训后,分成10个小组,被派到哈尔滨下辖10个县的乡镇。小组与乡镇签订一年的约定,利用这一年内假期,到乡镇实践、为农民服务。据了解,虽然刚下乡10多天,但学生们已经开始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了。而这个活动为期一年,66名学生中的22名研究生将借此来确定研究方向。
巴彦县组织部的一名干部说,希望能和东北农业大学长期搞这个活动,要把这门“亲”结下。 (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