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方“两会”已先后闭幕,而一场围绕“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的思考正在拉开大幕。
“进一步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处在转型关键时刻的上海开始高调审视自己在长三角中的位置。
上海谋转变
在上海,制造业过“重”,现代服务业过“轻”,是个老的结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受到强烈关注,但一直没能解决。2007年初,上海奏响了加长“短板”,加强“服务全国”功能的强音
上海特有的“强政府发展模式”,一直被认为是上海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长期以来,上海依靠投资拉动大工业和大基础设施项目,带动GDP的增长,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连续14年经济两位数以上增长。
上海市社科院一位专家表示,上海以往的发展以“吸纳”即吸收外商和国内各省市在上海投资为主,“对长三角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还有很大潜力。”
早在1990年4月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时,中央就已经对上海寄予厚望:强化上海的巨大辐射带动作用,使长江流域这个中国最大产业密集带,在上海的带动下,实现迅速腾飞。
上海在此后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推出了一系列推动长三角发展的举措,既有吸纳集聚之策,亦有辐射带动之术,与长三角诸城市既竞争又合作,既产生动力,也产生压力,成为长三角经济区无可争议的“带头羊”。
同时,上海过度依赖投资,依赖大工业大项目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也受到上海市各方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甚至争议。
“上海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如制造业过重,现代服务业过轻是个老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强调并受到强烈关注,但一直没能解决”。
在本届上海市“两会”上,上海郑重地表示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韩正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以国家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为重点,深化交通、科技、环保、能源、诚信、信息化等领域的专题合作,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不断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以航道、船舶、港口、航运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继续参与和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同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鼓励上海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在上海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注意到另一个数据,2007年上海经济增长目标被定在9%以上,专家指出,这是上海15年来首次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两位数以下。
“回落”有深意
有数据显示,上海、浙江、江苏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信贷等五大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都纷纷回落,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细品这些“回落”,还有深意
除了上海,苏、浙两省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提出,“要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战略的机遇,加快提升苏南地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苏中地区崛起;创新区域合作与交流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实施,推进沪苏浙交通互联、能源协作、要素共享和环境共保的目标。
由此看来,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轨并非上海一市面临的问题,而是长三面临的共同问题。
2005年上半年,长三角经济区出现了10年以来首次经济增速回落,浙江企业亏损达54.5亿元,是上一全年亏损总额的1.2倍。
有数据显示,上海、浙江、江苏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信贷等五大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都纷纷回落,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专家指出,表面上看,经济增幅回落是宏观调控的必然反应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但实质上,这表明拼土地、拼劳力、靠投资拉动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已难以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前行。长三角目前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而这一地区缺乏足够的资源优势,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这一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显出了吃力的现象。这是“回落”的深意。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供给都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甚至已经出现企业“排队等地”的现象。这些将逐渐影响到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整体活力。
长三角正处在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轨的关键时期,较为粗放的低端生产力逐渐调整转移,新的高端生产力正在集聚,但还未真正释放能量。因此,有专家指出,要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学会“在游泳中换气”,既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又保持较大的结构转型力度。
辐射将加大
长三角已经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经济区,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有利于长三角产业升级。这就像一个哑铃,环渤海、长三角是哑铃的头,京沪高铁是中间的杆,两大经济区域将形成更高能量层次的互动
2月5日,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碰头会在沪召开,两省一市交通厅、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要求在抓紧总结完善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2007年工作。
1月1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批准的《上海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根据规划,在整个“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建设包括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枢纽和铁路上海站枢纽(扩建)在内的60个综合交通枢纽。
据介绍,目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内的京沪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等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已经获得国家批准,有关部门正在进行整个枢纽地区以及枢纽相邻地区发展功能定位的国际咨询和规划方案国际征集,以依托综合交通枢纽的特有功能,将整个区域建设成为为长三角、为全国经济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使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成为上海连接、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重要交通纽带和经济纽带地区。
专家指出,虹桥交通枢纽建成后,由于有了高速铁路,合肥到上海的距离将缩短至3个小时,这样一来,安徽就找到了一个出海口,融入长三角不再是空谈。
而整个长三角地区交通的出行效率也将因为虹桥交通枢纽的建成大大提高。实质上,它在驱动区域同城化的同时,将改变长三角经济格局,二线城市与区域中心的距离大大缩短,其地位将获得提升;相反,现在的“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有可能被弱化。
此外,京沪高铁也将改变长三角经济格局。
长三角已经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向外辐射的功能将越来越大。而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有利于长三角的产业升级。这就像一个哑铃,环渤海、长三角是哑铃的头,京沪高铁是中间的杆,两大经济区域将形成更高能量层次的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