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人樊书生忐忑的话音,在中南海甫一落地,就可能定格了一段历史,是否预示着,中国亿万农民工的命运,在这个特别的暖冬,迎来了新的机遇?
如果不是和11位基层代表一起,被温家宝总理请进中南海座谈为《政府工作报告》出谋划策,淹没于1亿多农民工汪洋大海之中的樊书生,可能不会进入公众视线。
农民工工资过低,自然不是新闻。但是,农民工樊书生能面对总理和国务院各部委领导提出这一诉求,仍然是非同寻常的一件事。
在全国两会之前温家宝总理向基层群众问计,这不是第一次了。不过,今年是为基层群众代表专设座谈会,且涉及范围更广,代表人数更多。最异乎寻常的,农民工代表直接进入国家层面的参政议政。这是很少见的。
此前,关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诉求声浪,不可谓不高。每年春节前夕,媒体上就有许多“为农民工讨薪”的话题;每年两会,各界代表都在关注农民工的物质与精神待遇。但是,作为庞大的、数以亿计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却鲜有机会与其他社会各界平起平坐共商国是,在全国两会中,还没有农民工代表或委员的身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现在,农民工已经成了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每三个产业工人中,就有两个来自农村。据统计,建筑业的9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服务业的60%,都是农民工。2005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超过1.5亿。虽然两会期间,各行各业的代表都在谈农民工问题,但这与农民工代表谈自己的问题,无论从距离感还是从认同感来说,都有一定的阻隔。
现在,我们在中南海里看到了农民工樊书生的身影,这位来自农村的建筑工人议论国是的声音,可能会被历史不断放大,成为农民工地位上升的某种象征。
“我们工资有点儿低!”樊书生喃喃。
是的。尽管农民工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之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润滑油,但在托举奇迹之后,用加薪来反哺农民工,农民工可能创造出更加瑰丽的经济奇迹。劳动力成本的适度提升,将提高企业创新以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积极性,进而扭转“中国制造”只能是廉价商品的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是,一直难以落实的“扩大内需”的渴望,亦将充分实现。加薪之后,提高了购买力的农民工手中捏着的钞票,不仅对建材业、家电业等是天大的福音,也将对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现状,带来难以估量的冲击波。
当然,在“欠薪”仍在困扰农民工之际,“加薪”意味着在一系列配套的制度改革之后才可能实现。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长期引而不发。说到底,跨越城乡两极的农民工的经济、政治地位,关乎“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关乎社会和谐度的深与浅。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被称为“盲流”,到今天在中南海与总理共商国是,农民工不断地让我们刮目相看。我们期望,农民工樊书生腼腆的笑容,将从中南海荡起涟漪,渐次放大,成为一池和谐春水的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