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是一个充斥着阴谋诡计的地方。我出生在伊拉克。”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年的海逸达博士是以色列现任驻华大使,也是以色列非常资深和知名的学者。近日,海逸达大使在上海的一次私人访问期间,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
以黎利益多为一致
早报记者:您认为哈马斯在麦加正式签署的协议中作出的妥协足以让西方国家解除对巴的经济封锁吗?
海逸达:这取决于新政府是否接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提出的要求。如果新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态度暧昧,没有明确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的话,目前国际社会对巴的封锁恐怕也不会改变,而且中东和平进程也将遥遥无期。
早报记者:7日(上周三)夜晚,在上次黎以冲突结束大约半年后,黎巴嫩边界再次传出枪声。您认为以黎边境不太平的根源是什么?
海逸达:以色列国家的利益与黎巴嫩政府的利益在很多层面上都是一致的。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也反对真主党武装。我们都希望边境地区可以和平相处,我们都不希望恐怖主义在边境骚扰。此外,以色列与黎巴嫩也没有边境问题的纠纷,联合国在2000年划定黎以边界线———“蓝线”。然而,伊朗与叙利亚支持真主党、什叶派武装,给他们提供资金、训练、武器等等。外部势力的介入,加上黎巴嫩国内少数民族众多,却无法形成意见统一的联盟,这些都导致了黎巴嫩政府的脆弱。伊朗始终具有野心
早报记者:最近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表示伊朗的核计划并不如它宣扬的那么先进。您是否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让人宽心的好消息呢?
海逸达:伊朗始终是有核野心的。虽然,伊朗声称在从事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动,而和平利用核能与发展核武器之间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此外,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意识形态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对于中东地区而言,对于整个世界也是如此。
早报记者:有分析人士认为,如今中东问题的核心已经不再是巴以问题,而是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您的看法如何?
海逸达:从历史上来讲,以色列人对于伊朗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其实早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和以色列并非不共戴天的仇敌,甚至一度结成盟友。问题是看伊朗的政权掌握在谁手里。如今伊朗的总统宣布以色列应从地图上被抹去。现在伊朗执政派的意识形态可以说是非常残忍的。中国是中立调解者
早报记者:那么您认为中国在巴以冲突和伊朗核问题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海逸达:同参与解决中东问题的其他国家不同,中国与中东冲突各方均保持友好关系。在冲突各方眼中,中国是一名相对公正、中立的调解者。而且,中国又是联合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对于伊朗、黎巴嫩都有相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