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资委主导的中央企业重组从2007年开始提速,重组的方式、模式和平台也将有更多尝试和创新。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月24日在国资委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表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的关键时期,一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地方国有企业的改制面已经达到80%-90%,中央企业的改革重组已经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
而在此前的2006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
据了解,经过近几年重组,央企数量已从2003年的196家减少至目前的159家,重组面只占40%。而进行重组后,央企在2006年实现利润7546.9亿元,同比增长18.2%。
央企重组的成效是显著的,而国资委通过管理两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重组平台的尝试,也已获得外界认可。现在,直接隶属于国资委领导的一个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正在酝酿之中。
国资委加速央企重组的目的和目标简单明确:重新配置资源,让央企做大作强,提高其竞争力和控制力,并培养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不过,央企重组毕竟是一项巨大且复杂的工程。对此,外界的担忧也不少:如何避免“拉郎配”,改革成本有多大,会不会营造新的垄断、限制竞争……
中唱被托管
“诚通模式”投石问路
近年来,业界一直有一个呼声和一种观点:国资委不能既做“婆婆”又做“老板”,要真正扮演好一个“出资人”的角色;而为了当好“出资人”,国资委就应该成立一个央企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央企改革重组的支持平台。
有专家称,目前的“诚通”模式和“国开投”模式,可以看作是国资委在投石问路。
中唱被诚通托管
央企重组的最新进展是,1月22日,中国诚通集团(下称“诚通集团”)正式对中国唱片总公司(下称“中唱公司”)进行整体托管。
诚通集团是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总资产200亿元。2006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89591万元。
相比诚通集团的“强势”,中唱公司的业绩却不那么乐观,尽管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国家音像出版单位,但由于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和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近几年经营业绩逐年下滑。来自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唱公司的利润总额是负0.06亿元,销售收入2.11亿元。
据了解,中唱公司的亏空早已显现,2006年8月16日,国资委首次公布的2005年央企业绩考核结果显示,中唱公司和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两家企业财务数据不实,考核结果为E级,并要求限期整改。在所有的央企中,E级的只有2家。
中唱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唱片总公司如果不被托管,发展就很困难,有的问题企业自身已经不能解决,职工都一两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国资委曾经给过一段时间让我们‘起死回生’,但无济于事。”
“国资委决定由诚通集团托管中唱公司,主要是考虑近几年来中唱公司由于各方面原因经营较为困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唱公司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国资委改革局白英姿副局长在宣布托管的会上指出,诚通集团作为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试点单位,在企业的兼并重组、不良资产处置、债务整合、人员安置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做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唱公司由诚通集团托管,是资产经营公司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
诚通集团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托管即委托管理,就是将中唱公司的管理任务全部划转过来,而资产不划拨,产权不变动。“托管是资产经营的一种方式。托管之后,诚通集团就会通过托管工作组,在企业内部进行重组改制,逐步把中唱公司归纳、理顺,稳妥安置富余职工,让企业完全走向市场。如果改制重组效果比较好,下一步产权就可能划转。托管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年。”
“诚通模式”获国资委首肯
诚通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迄今为止,诚通集团共重组了三家央企,除了中唱公司,早在2005年,诚通集团就开始对中国寰岛集团公司进行托管。2006年8月下旬,诚通集团结束对中国寰岛集团公司的托管,寰岛并入诚通集团,成为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这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取得重要进展的标志性案例,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也是在2005年,诚通集团运用自己成立的中国新元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接收了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所属8户企业,接收企业总资产34.7亿元,负债34.8亿元,员工1.6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隶属于诚通集团的中国新元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资产公司’)成功接收总装备部移交的11户军工企业的经验,为今后一步参与央企重组做了很好的铺垫,其案例经验完全可以放大和复制。”一位国资委研究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设立,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和授权,以持股方式从事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公司法人,是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经营主体,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
曾参与中国资产公司以资产经营、资本运作为手段进行的几次大规模企业整合重组、收购兼并活动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脱明忠律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11家军工企业于2004年和2005年分两批列为国家主辅分离改制企业。截止目前,11家企业已有8家在职代会上通过了职工安置方案,其中6家已基本完成职工安置,有2家正在进行中。尚未通过职工安置方案的剩余3家企业分别是:沈阳5005厂正在积极推动方案的通过;山东7450工厂和长沙3614厂,目前正在争取政策。中国资产公司接收总装备部移交的11户军工企业,共计接收资产41亿元,负债39.4亿元,员工2.8万人。
“最主要的是这11家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转机,企业收入快速增长。刚接收时,11家企业经营收入1.02亿元,2005年实现经营收入2.03亿元;2001年接收11家企业时亏损7497万元,2003年降至4235万元,2005年降至399万元;接收时未上缴国家税金,接收后已累计上缴税金2263万元。”脱明忠律师向记者历数接收总装备部11家企业所取得的业绩。
诚通集团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2001年至2005年,中国资产公司尝试运用资产经营、资本运作等一系列经营手段,由内向外先后参与、实施了四次大规模的整合重组、收购兼并活动,涉及总资产达82亿元,净资产达21亿元,整合重组人员近两万人。
“今年1月24日,国资委李荣融主任等领导专题听取了我们诚通集团资产经营工作的汇报。国资委领导充分肯定了诚通集团资产经营试点所取得的成绩,再次确认诚通集团作为国资委资产经营平台的定位。”诚通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国资委之所以把资产经营这项任务交给诚通集团,是因为诚通集团旗下有中国新元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资产公司这样的操作资产经营的队伍和组织机构,在央企重组中,今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处理不良资产,做持股人,作产业整合……
国资委需要什么样的重组平台
国资委作为中央企业的“大管家”,正在通过重组方式逐步调整、减少中央企业的数量。但重组采用什么形式和手段,借助什么样的平台来操作,仍在探索和创新中。
央企重组的四种模式
国资委减少央企数量的主要手段是重组。所谓央企重组,是指央企通过兼并、收购、联合、改制、破产等途径,实现国有产权的流动、要素的再组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改善央属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央企的组织结构。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至今,国资委已对38组76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央企户数从最初的196家减少至目前的159家。到2010年要降到80-100家,并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央企重组模式有四种:一是强强联合,钢铁、通信、地产、汽车、航空等都将进一步成为央企并购的主战场;二是纵向集结,即纵向联合,如像类似于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上市公司的重组整合,或者是央企某个行业上下游的重组整合;三是同类合并,把相关央企中非主业资产剥离出来,而后以同类产业相合,形成新的独立企业;四是以强并弱,这种模式可能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强势企业托管弱势企业,第二步是在两者的磨合中进行可能的合并,然后做强做大。
“无论采取哪项重组方法,都会牵涉到富余职工安置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组建资产经营公司,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推进中央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是2007年及今后几年国资委加大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力度的重点之一。”—一位国资研究专家有专家分析说,国资委通过重组这个减法,使央企的数量降下去,而规模和竞争力提上来。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