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中国影片获肯定
“图雅”收获掌声8分钟
柏林时间2月10日上午11点,代表中国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角逐金熊奖的参赛片《图雅的婚事》举行了盛大首映,记者昨日连线影片导演王全安和主演余男,获悉影片首映反响非常好,不仅赢得了观众长达8分钟的掌声,并且获得目前为止影节会刊著名影评人给出的最高分。
现场反应
记者昨天打通王全安的电话时,王全安刚刚接受完一家美国电视媒体的采访。谈及影片在柏林的反响,王全安表现得很兴奋也很欣慰,据他介绍,首映礼是在电影宫主会场举行的,主会场共有三层,但竟然坐满了观众,并且放映期间没有一个人退场,放映的时候可以听到观众席上不时传来笑声,观影气氛很愉快。而最让王全安难忘的就是在介绍余男出场时,观众席上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因为掌声太热烈,余男好几次想开口说话都开不了口,后来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掌声持续了整整8分钟。”王全安说,一部电影,一个演员,能够获得如此掌声,已经是最好的奖赏,“那是观众打心眼里给出的掌声。”王全安说,除了观众喜欢影片外,影节会刊给出的评分里,《图雅的婚事》也以极大的优势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影片,一个电影杂志还评价该片一定能够走进欧洲、美洲、非洲的院线。因此,王全安觉得得奖与否已经并不重要,因为这个放映效果已经远超出他的预想,他称剧组的柏林之行已经达到目的。
问王全安如何看《图雅的婚事》在柏林如此受欢迎,王全安认为一是因为影片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变革社会里蒙古族妇女的真实婚姻生活,二则是提供给了国际电影节一种新的文艺片类型,即“更具有讲述性和观赏性,更靠近普通观众的观赏习惯,同时坚持反映当代中国现代生活”。王全安说,他不希望自己拍摄的影片仅仅是在某些小众的电影节上被一个圈子里的人所喜欢,但却被普通大众拒绝。
记者连线
王全安:通过电影了解婚姻
晶报:你的上一部影片《惊蛰》和这部《图雅的婚事》都是以女性为主角、和婚姻有关的影片,作为一个男性导演,你为什么总是从女性视角切入,去拍摄有关婚姻的电影?
王全安:其实我个人一直对婚姻比较恐惧,所以我想通过电影去了解婚姻。因此,《惊蛰》和《图雅的婚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做的是同一件事。而通过这两部影片的拍摄,我发现婚姻其实是可以很美满的,没有我担心的那么恐惧(笑),尤其是《图雅的婚事》,图雅这个蒙古女人,她的勇敢、坚韧,教会我很多东西。余男演得非常成功,她不仅表现出了强悍的一面,更有充满风情的一面。其实通过女人去做一些表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很好的途径,我个人是觉得女性在生活中间承担的分量其实大于男性,每每到关键的时候,往往是女人承担。
晶报:你自己喜欢哪个导演的影片,《图雅的婚事》是否受到了其他一些导演的影片的影响?
王全安:我和摄影卢茨都非常喜欢法斯宾德的影片,他的影片对我的影响很深,具体来说,他不仅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批判性,更懂得好莱坞的技巧,让更多的观众接受他的电影。这正是我要学习的。在法斯宾德的《玛丽莲·布朗》这部影片中,他阐明了一个主题,全世界的妇女都是一样的——当面临困境的时候,她们挺身而出,成为时代的英雄。《图雅的婚事》继承了这一主题。
晶报:余男如此受观众喜爱,你认为她获奖的机会有多大?
王全安: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够获得那样的掌声,已经是最大的奖赏。
晶报:这次你和李玉的《苹果》一起去柏林,这之间就有了竞争了。
王全安:其实真没什么。艺术片都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但生活跟生活不一样,因此电影也一定不一样,谁得奖都很好。
余男:花5个月去深入生活
晶报:演一个蒙古族女人对你而言是否难度较大?你是怎么进入你的角色的?
余男:我没有和“图雅”类似的经历,但我理解、尊敬、敬佩这个人物,她和残疾丈夫离了婚,但是却一直养着他,结果婚事上就遇到很大的障碍。之前我从来没去过内蒙古,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我足足准备了五个月的时间,学习骑骆驼,骑马,放羊,跟当地的牧民生活在一起,甚至是真的去照顾一个男人。我记得有一天,我对骆驼发出一个指令,它马上驯服地跪下的时候,我知道我真的已经走进这个角色了。
晶报:你和王全安导演合作了很多次了,听说当时他挑中你是因为恰好看到你在和你的老师吵架?
余男:是的(笑),当时我在和老师争执,表达自己认为对的观点。后来听王导说,他当时是认为演员必须会表达自我,而一个人敢在老师这种强势的力量面前都坚持表达自己,说明这方面比较好。
晶报:从观众的反应来看,你非常受喜欢和认可,似乎获奖机会很大。
余男:其实能够获得观众那么高的认可已经让我很感动,有这样的收获已经很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