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7年的美中贸易关系正面临新的变化,美国正在采取更具咄咄逼人的进攻性立场。在最近一系列对华经贸关系的表态上,布什政府采取的是既迎合国会又不过分得罪中国的态度。
资深驻美记者
刘洪
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日前颇为严厉的对华表态,到布什政府最近在中国贸易补贴问题上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可以明显看出,进入2007年的美中贸易关系正面临新的变化,美国正在采取更具咄咄逼人的进攻性立场,美中贸易摩擦在短期内可能会加剧。
这种立场的转变,表面看是经济层面的,是中美贸易摩擦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实则更多出于华盛顿的政治考量,也是美国中期选举后和大选来临前内部政治博弈的结果。越来越升温的“中国热”自然也使“中国议题”成为许多政客进行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
说这是经济层面的问题,主要是美方的借口都是冠冕堂皇的经济理由。与以前经济和人权挂钩不同,一般是起于经济,也止于经济。
比如,保尔森在日前接受参院银行委员会质询时,强调美国对中国的人民币改革进程不满意。而他接下来两年财长期间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尽力向中国施压,要求加快人民币改革步伐,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
在美国日前宣称就中国贸易补贴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问题上,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再三对记者讲,之所以采取这种行动,主要是中国这种补贴刺激了对外出口,让中国产品廉价到有失公允的地步,且对美国中小企业造成了损害。
在分发给我们记者的施瓦布讲稿中,唯一一句用粗体字标注的一句话是:“这起(申诉)事件的核心,就是为了维护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这其实才讲到了这起贸易摩擦的关键处——表面上说是为美国工人和企业立场,但用一些美国同行的话说,美国政府此举是在“迎合”国会。
人民币币值、贸易纷争,都是中美间老生常谈的问题,近来突然升温,就表明美国内部在这些问题上的博弈正在加剧。自中期选举民主党掌控国会后,多名民主党的议员通过各种途径,要求政府在中国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政策。而随着美国大选的日益临近,各位候选人也必须在中国问题上表态,“宁左毋右”,鞭打中国,也成为许多政坛新贵的一种策略选择。
对布什政府来讲,在伊拉克问题上面临越来越大压力的同时,在中国问题上通过“迎合”国会达成某种妥协,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今年5月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前,这种趋势只会加强,美国还可能会在多个经济领域加强对中国的施压。
布什政府这样做,也不是没有一点风险,因为迎合一方损害另一方的行为,显然会让美中经贸关系出现恶化,当美国在诸如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地区和平等许多重大战略问题上必须寻求中国合作的时候,这种损害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从目前的发展看,布什政府在中国贸易问题上还是有“度”的。在最近一系列对华经贸关系的表态上,布什政府采取的是既迎合国会又不过分得罪中国——一种对中国既打又拉、既骂又赞的非常谨慎的态度。
就比如在参院听证会,保尔森在一些议员几乎“围攻”的态势上,除了宣称将对中国施压外,也特别强调,中国在金融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取消了联系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加剧,放宽对外汇交易的改革等。
施瓦布在宣称向世贸组织申诉中国贸易补贴时,也再三指出,美国从对华贸易中受益匪浅,在过去五年,美对华出口平均年增23%。
正如保尔森在听证会上说,美中两国在国家安全、经济增长、贸易和环境等许多方面都拥有共同战略利益,成功处理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对美国和中国都有利。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布什和国会的博弈可以拿中国贸易问题作为筹码,但中美间的博弈,尤其是两国牵扯甚广的战略利害关系也足以让布什不敢在贸易问题上有太过火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