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巍
十五年来,“送温暖”这个良性制度一直在延续,使得十五年来的每个寒冬都蕴含着一股暖意,而且“送温暖”活动自身不断拓展深化,逐步实现了制度化、社会化,这个良性制度在边际上不断地调整着,总体上来说进行着一个渐进、连续、良性演变的制度变迁过程,我们也为这样一种良好制度的延续和深化而欣喜
对于社会困难群体的关爱与扶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近年来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鲜明特征。
“送温暖”要真正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就不能把“送温暖”当成一种恩惠,这样自然不会出现大张旗鼓、不讲效率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不尊重受救助者心理、伤害被救助者人格尊严等背离活动初衷。真正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就是建立起“送温暖”的长效机制,把“送温暖”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大格局当中去
岁末年初,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做好事、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城乡困难群众,成为社会上一道和谐、文明、充满爱心的风景线。
如果从1992年全国工会开展的“送温暖”活动开始算起,“送温暖”已经延续了十五年,各个组织的“送温暖”活动已经帮千千万万的困难人群排了忧、解了难。十五年来,“送温暖”这个良性制度一直在延续,使得十五年来的每个寒冬都蕴含着一股暖意,而且“送温暖”活动自身不断拓展深化,逐步实现了制度化、社会化,这个良性制度在边际上不断地调整着,总体上来说进行着一个渐进、连续、良性演变的制度变迁过程,我们也为这样一种良好制度的延续和深化而欣喜。
那么,“送温暖”这个良性制度其延续与深化的必然性在于哪里呢?道格拉斯·诺斯创设的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很好地为我们解释了这个问题。诺斯认为:某个制度体系一旦被系统采纳,便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并且制度变迁存在着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强化。“送温暖”这个制度的自我延续和深化,就体现了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良性作用的一面。
但是,近来已经有媒体指出“送温暖”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如某些地方的形式主义和“蜻蜓点水”,活动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活动形式缺乏变革与创造,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变迁等等问题,担心这一良好制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会逐渐受到削弱。
对此,当然必须辩证看待之。“送温暖”活动经过长期的实践,已成为扶助城乡困难人群的一项品牌工程,它的成果无庸置疑。而对这一良好制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会逐渐受到削弱的那种担心,从根本上来说,其实也有化解之道,即各级政府正在进行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就是确保“送温暖”制度继续良好运行的动力源泉。
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在资源分配上,调整和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分配向困难人群倾斜,在社会政策上,创新劳动用工政策以维护职工利益、减少创业的政策限制以降低创业门槛、创新税收等再分配政策以扶助低收入人群等等,从而使得困难人群能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呈现“上升流动”,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就是把“送温暖”活动的性质从管制型、发展型政府救济困难人群的“权力”,转变成了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从而使“送温暖”这个制度的变迁模式从自我变迁的边际调整走向政府主导下的良性制度变革。
对于社会困难群体的关爱与扶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近年来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鲜明特征,“送温暖”活动必须坚持下去,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与背景下,我们已经可以着手解决面临的新课题。
首先,“送温暖”要送到群众心坎里。有的地方“送温暖”不讲经济成本,为了给困难群众送上几袋米面,领导、随员、记者十多个人好几辆车,长途跋涉,花费的人力、物力,早已超过了慰问礼物的价值,其实完全可以把救助金通过邮局汇款,再寄上一张领导同志手书的慰问贺卡,既简单又省钱。关键在于“送温暖”要送到群众的真实需要上,讲究长期效果。对于年老的贫困对象,送钱物自然是很好的选择,而对于因病返贫、因教致贫的困难群众,医疗服务和助学贷款却是更好的礼物,能收到更好的长期效果。
其次,“送温暖”要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比如,针对城市中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出现的情况,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应该取代送财物成为向下岗失业人员“送温暖”活动的主题,向下岗失业人员集中赠送一批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手册,提供一批技能培训项目和适宜的工作岗位,从而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积极就业改善生活。针对农村中失地农民增多、农村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应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重点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的基本生活。
第三,“送温暖”要真正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特征。真正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就不能把“送温暖”当成一种恩惠,而应该把它当成政府的义务和责任,这样自然不会出现大张旗鼓、不讲效率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不尊重受救助者心理、伤害被救助者人格尊严等背离活动初衷,影响了党和政府求真务实的形象的行为。真正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就是建立起“送温暖”的长效机制,把“送温暖”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大格局当中去。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合理配置和盘活闲散的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现状的慈善救助体系。
总之,在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大背景下,“送温暖”这一良性制度必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以扶贫济弱,和谐共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法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