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石家庄2月11日电在研究春节发展与传承时,一些民俗专家说,春节是中国古代天文、气候、农事以及民间信仰结合的产物,人们在岁末年初把一年的收获奉献于祖先灵前或幻想诸神的祭坛时,是对大自然和祖先的一次集中答谢。
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说,解析春节期间的每一天、每一项民俗活动,无不体现出对自然的感恩理念。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代表七类生物的生日,把人的生日放在其他动物之后,表达了先民们善待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怀。再比如,“祭灶神”是对灶火烧食之功的感念,“祭土地神”是对大地母亲繁衍万物的回报。春节期间,人们祭祀的各种神灵、物灵等正是农耕社会百态的浓缩。然而随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这些被虚拟的偶像正在被淡化,人们的活动只不过是一种古老记忆的习俗。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霍尚德说,与祭祀各种神灵、物灵相比,春节期间,人们对自己祖先的祭奠更为隆重。在中国许多家庭,经常能看到宗族家长率领着儿孙们虔诚地祭拜祖宗的场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祭奠祖先正是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内涵,既充满了对祖先功德的感激,又表达了让祖先“庇佑子孙”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