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地了!酒店度假村节前爆满;赚翻了!餐饮场租费收入过亿”。这是2月7日北京《法制晚报》对春节前北京年会盛况的生动描述。如果你要在春节前举办婚宴,一定会遇到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无法联系到酒店。从元旦后,所有的星级酒店、度假村、会议中心、休闲中心都被各部门、协会、单位、企业的会议所排满。
北京如此,全国其他城市估计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本来,到了岁末年初开个全体职工或成员的大会,总结工作,计划未来,表彰先进,明确任务,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如今事业发展了,单位有钱了,把会议开到酒店、度假村,既提高了会议的规格,又让辛苦一年的职工团聚一起举杯联欢,加强单位的凝聚力,也算不得过分。同样的形式去年搞过了,今年再翻翻新,白天组织去滑雪溜冰、大棚采摘,晚上组织晚会,加进摸奖活动、请明星助兴,借表演节目给职工买套服装等,一年痛快那么一回,还不至于招致上级审计批评。何况,现在很多年会都尽可能拉上级领导来与民同乐,而且领导们往往因“手气好”总能摸到大奖,更不会去进行指责追究了。
只要是城里的干部职工,可能每人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年会。那些有一定级别、又身兼其他社会职务的领导,参加年会的机会就更多。置身于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大概都不会认为有何不妥,甚至能列举出诸多的积极作用。每个年会都会以“圆满成功”、“胜利结束”而欢散。但是,只要跳出自己单位年会的欢乐气氛,联想到与此同时全国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会议在举行,就能看出不小的问题:
首先,如今大部分的年会都变味了。真正在会上要传达布置的东西,会前大家早已知道,外出开会的目的主要为一个“乐”字。于是,越是高档的酒店越爆满;活动项目越丰富的地方,越得到年会的青睐;越有“特色”的饭菜,越是高朋满座。至于会议的纪念品,已经成为办会者最煞费心机的事情,既要让与会者知道价格不菲,让人喜欢,还得便于携带。这样的年会,成了奢靡挥霍的比拼,灯红酒绿的较量。中央的规定,党的纪律,都在“法不责众”下抛之脑后;群众的议论,社会的影响,也在“彼此彼此”中心安理得。
其次,许多年会是为了花钱避税。到了年终决算,能及时把预算花完,就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而开年会则是突击花钱最冠冕堂皇的由头。所以,有些单位年会不是一次——先开班子的,后开中层的,再开全体的。既得到玩乐,还避免了多交税款,两全其美。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去年12月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预计2006年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3.9万亿元。而2006年的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则显示,全国财政预算收入为3.5万亿元,这意味着2006年的财政超收收入至少在3000亿元以上,这些多出的收入往往在年底会被突击花掉。而各种大大小小的年会,在突击花钱上肯定“功不可没”。
再次,年会泛滥扰民不轻。各种年会集中在元旦到春节前开,让酒店宾馆到处挂满会议招牌,不说在群众心理上造成负面印象,在实际生活中也会造成直接影响。在北京城,如果每天有100个年会同时召开,几百辆车来回奔跑,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交通的拥堵;那些全国性的年会,众多与会者来去匆匆,更将春运期间群众回家的“一票难求”推向极至;再提到前面所说那些定下好日子要举行婚礼的新人,到处因会议占用被拒之门外,他们不骂娘才怪。
春节已临近,年会潮将消退。已在一个多月的年会高峰里赚了个盆满钵盈的酒店老板,正眉开眼笑地等待“黄金周”的来临。而刚从年会上回来的人,特别是那些单位的当家人是否也该盘点一下,花那么多钱开这个年会,到底收获了什么?(李西梧)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