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2日电澳门《新华澳报》11日发表署名“富权”的文章指称,最近台湾执政者加速推行以“去中国化”、“去蒋化”为特征的一系列“正名”运动,折射出民进党当局焦急及破摔心态,就连美国的“口头警诫”也不再放在眼里。
文章认为,这一系列“正名”运动有多个目的:其一是将之视作“正名制宪”极终战略目标的具体战役作为,以“量变”来促成“质变”;其二是要试探《反分裂国家法》及美国台海政策的底线,并以“切香肠”及“温水煮青娃”手法来躲避北京和华盛顿;其三是转移“国务机要费案”官司视线,与在庭内采取的“拖延战术”(吴淑珍继续“请假”,阻延庭审进度)及提出“释宪请求”,来个“内外呼应”;其四是要藉此“炒热”选举议题,提前作党内和选民动员。
文章说,实际上,民进党当局要以公营企业等“正名”来为“正名制宪”构筑事实基础并铺垫气氛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折射出民进党当局对未能按照当初的“公投制宪”计划,在2006年实施对“宪法修正案”进行“公投”复决的焦虑心情,并产生强烈的“时不予我”之感。
文章表示,由于客观门槛太高,直到陈水扁任期届满,也无法完成整个“公投制宪”的程序。倘若明年三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是蓝军候选人获胜,“公投制宪”就更是遥遥无期。因此,目前所进行的“正名”运动也就赋上了其他功能,即在整个社会氛围上营造“正名有理,去中国化无罪”的意识价值,让新政权“反独”变得更加不容易。当然,在民进党当局的心理上,大肆推动“正名”运动,也可被其用作为未能实现“公投新宪”的遮羞布。
此外,文章还说,尽管美国国务院10日发表“声明”,强调“我们不支持台湾当局采取行政措施,片面改变台湾现状,或迈向台湾独立,例如改变公营企业名称”,但词里行间,并无任何带惩罚性质的语调。于是,民进党当局就感到这是一个“抢道走”的机会,绿营一众头面人物都声称这是台湾的内部事务,美国人无权干预。而陈水扁则声称“正名问题不能敲锣打鼓,应当少说多做”。很明显,民进党当局已不把美国的“口头警诫”放在眼内,甚至已不在乎美国的态度了。
文章指出,这除了是已摸准美国的“只眼开只眼闭”态度外,恐怕也带有“破罐子破摔”的情绪——眼看到民进党政权很可能在明年初的选举中不保,就索性来个鱼死网破,把一个烂摊子交给蓝军去收拾——“既然我吃不到,你也休想吃得好”。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