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市某医院一台心脏手术在电视上进行了现场直播。患者的病情、面孔、家庭情况等,在公众面前暴露无遗。
手术电视直播,近年来呈风行之势。仅去年具有一定“影响因子”的手术电视直播就有好几起:7月,某医院进行双胞胎联体婴儿分离手术电视直播;11月,中原某地电视台连播两场心外科手术,患者家属看到患者胸骨被锯开时当场晕倒……
手术电视直播,引来各方热议,焦点“剑指”病人隐私权保护。
专家:不宜提倡电视直播
卫生部伦理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樊民胜认为:可从两方面来反思手术电视直播。一是伦理角度。上世纪90年代末,某电视台率先直播一台少儿心脏手术,当时手术暴露得很彻底,患儿躺在手术台上,全身插着管子,其所有个人情况被主持人一一道出,隐私全被公开。最近的手术电视直播虽然已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但还做得远远不够。二是科学实验角度。现在某些医院在施行高精尖手术时,往往急功近利,上午做手术恨不得下午就通过媒体公开。相比之下,国外对高精尖手术大多很慎重,如美国采用干细胞“造膀胱”的手术,在手术开展7年、连续6例成功后才公诸于众。而我们一些医院显得很浮躁,令人怀疑是借电视直播进行“炒作”。
手术电视直播究竟是否侵犯患者隐私权?上海理工大学法学博士刘胜题律师解释,手术直播有两种,一种是教学医院内部专门用于医生或学生观摩学习的直播,观看者为特定人群,播放目的出于教学科研需要,这种做法不构成侵权。另一种是通过电视传媒直播,未经患者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指名道姓,向公众开放,则可认为侵犯患者隐私,其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中关于人身权保护的条款。有的直播虽经患者或其监护人同意,也存在一定侵权,比如有的手术是免费的,付不起医疗费用的患者只好听从医院“摆布”。
专家普遍认为,出于患者隐私权考虑,不宜提倡手术电视直播。
医院:为了宣传医学成就
某医院一负责人介绍,手术直播最主要的初衷是宣传医学成就和慈善。他认为,通过手术电视直播,医院觉得许多东西有必要向患者和公众告知,包括报道医学成就,增加手术过程的透明度,减少患者家属对手术的神秘感和疑虑,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等。如果是慈善手术,还会唤起更多的社会爱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慈善活动。至于保护患者隐私,医院一开始也有所考虑,事先会把工作做细,力求避免侵权,包括术前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尽量征得同意,不暴露过多的手术细节,虚化患者脸部,隐去患者真实姓名和家庭情况。当然,参与合作的媒体有时为了追求手术的真实性,难免会不小心泄露患者隐私,这是应该避免的。
制度:可能纳入伦理审查范围
在日前的那次手术直播现场门外,记者问患者监护人:怎样看待这种直播方式?她表示很无奈,因为手术不用花钱,只好一切听从安排。记者向她解释患儿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她回答:乡下很穷,救命当紧,谈不上隐私不隐私。
一位电视直播观众的感悟颇具代表性:生病做手术全是患者个人的事,医院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效果而置患者今后的生活于不顾,在手术直播前后,应尽最大可能保护患者隐私权,这样既尊重患者又避免惹官司。
记者获悉,涉及生物医学的伦理审查,已经引起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视。上月底,卫生部颁发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据樊民胜介绍,随着制度的健全完善,手术电视直播可能将纳入伦理审查范围。相信今后如果没有伦理机构批准,手术电视直播不会无端出笼,患者的隐私权也将得到保护。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