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冬春季高发季节,全球禽流感疫情呈扩散蔓延态势,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禽流感疫情频繁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不断增加,禽流感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禽流感防控形势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
记者:2006年,禽流感疫情继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迅速扩散蔓延,我国禽流感疫情及防控成效如何?
尹成杰:2006年,我国仅发生10起家禽禽流感疫情,去年9月20日以来,已连续4个月没有发生家禽疫情,防控成效比预想的要好,疫情形势比预想的要平稳,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疫情发生次数明显减少。2004年我国共发生50起禽流感疫情,2005年发生31起家禽疫情,2006年与前两年相比,疫点数分别下降80%、68%。二是及时有效地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成功阻止了青海和西藏候鸟疫情向人和家禽传播。三是人间禽流感防控能力不断提高。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情况,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疫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病人治愈率明显提高。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也得到了相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的认可。
记者:据媒体报道,近期有国际专家称,研究表明“类福建病毒”已成为华南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病毒株,并且在老挝、泰国和香港都发现了这样的病毒。您对这一报道有何评价?
尹成杰: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的支持和肯定。对有关所谓的“类福建病毒”不实言论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专家组的研究结论已经否认了这种说法。2006年12月4日—8日,WHO、FAO、OIE组成联合专家组来华考察禽流感防控并举行新闻发布会,认为所谓“类福建病毒”和有关研究结论没有科学依据。一是所谓变异的“类福建病毒”并不是新的变异病毒,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能导致全球人间流感大流行。二是流感病毒变异是其自然属性,禽流感病毒变异与对禽类进行疫苗免疫无关。三是免疫是综合防控禽流感的有效措施之一,现行疫苗是有效的,抗原性匹配良好,大范围的疫苗免疫能有效控制禽流感。四是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命名,有关国际组织要重新予以考虑。五是中国在禽流感疫苗研制、诊断等方面科研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对加强全球禽流感防控将是重大支持。WHO对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禽流感防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中方在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中公开、透明,主动向WHO提供人、禽禽流感病毒株和分享有关信息,这对全球防范禽流感暴发、研制人用禽流感疫苗,以及应对人间流感大流行将起到重要作用。
记者:近年来,国家在防控禽流感方面取得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尹成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禽流感防控工作。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政策和措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控机制。目前,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防控工作由疫情发生后的被动应急处置向事前主动防控转变,由临时性布置向制度性安排、规范化运行转变,由一般性号召和业务指导向政策支持、科技支撑转变。
2006年,农业部组织制定了禽流感免疫方案,抓好全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免疫大检查。2006年,全国共使用禽流感疫苗106亿羽份,免疫密度在95%以上,抗体合格率超过规定标准。各级兽医部门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完善村级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加强重点地区疫情监测。2006年,全国共监测禽流感样品681.1万份。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边境地区防控,并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有关情况,提出建立国际禽流感防控合作机制主张和建议,推进国际社会禽流感疫情信息和病毒资源共享。对有关周边国家开展技术和物资援助。
记者:2007年我国禽流感防控形势怎么样?我们怎样进一步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
尹成杰:今年1月份以来,农业部先后派出8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制度工作组赴16个重点省份开展防控督查。各地冬春季禽流感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各项防控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但是综合分析国内外疫情形势,我国禽流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将按照国务院和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坚决防止疫情发生和境外疫情传入。一是继续落实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免疫密度和效果。二是加强边境地区防控,加强入境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从事边贸互市等活动人员的监管。三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坚决把疫情控制在疫点上。四是严格执法监督,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执法力度,防止流通环节传播疫情。五是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指导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规范养殖行为,提高重大动物疫情溯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