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本报春联打擂台活动如火如荼、对联雪片一般寄来的同时,记者也收获了不少发生在我们的擂主、打擂人身上有趣的对联故事。
一副对联“化”来3万元
我们的擂主之一、江苏省楹联协会理事,《江苏楹联》副主编袁裕陵从13岁开始学对联,至今已经创作对联4000多副。
一副“绝对”对了50年
前来参加本次打擂台的读者中,有一位叫做胡德兴,今年已经70多岁。他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自己50年才对一个“绝对”的故事。早在1948年解放前夕,还是一名中学生的胡德兴在报纸上看到一条针砭时弊的上联,堪为绝对:“何应钦、为何应钦命,送(宋)美龄”。当时,蒋介石为了最后的抵抗,不顾国人反对,让宋美龄前往美国游说争取美国人的“声援”,而负责护送宋美龄的正是大员何应钦;而此前,何应钦也曾代表国民政府签署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国人十分反感。1998年,胡德兴在本报的副刊上读到一则老南京文章,讲述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在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里面有一个冠军选手叫做刘长春。他也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中国选手。辽沈战役时期,刘长春曾表示,谁能为和平解放东北做出贡献,他愿意将金牌挂在这位将领的马脖上。而当时,国民党爱国将领曾泽生,没有听从蒋介石调遣突围去沈阳,而是顺应历史趋势留在长春发动起义和平解放长春,此举因庇护了一城百姓,被誉为泽被生灵。胡老灵机一动,多年来困惑在心头的绝对有了天然的绝配:曾泽生,果曾泽生灵,留(刘)长春。 朱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