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为宿务菲华志愿防火会的队员在救火。
“华人三宝”名声大
去年年底,我随中国致公党中央代表团赴菲律宾访问。访问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华侨华人的热烈欢迎和亲人般的款待。除了美丽的异域风光,菲律宾华人不尚奢华、热心公益事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品格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华侨华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与菲律宾人民和睦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菲律宾,提到“华人三宝”——即菲华防火会、华校和菲华义诊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访问中我们了解到,菲律宾华人在最近40多年的时间里捐建了3400多座农村校舍;成立志愿防火会、街坊会等义务消防单位,协助政府救火;设立义诊所,送医赠药,为贫困患者减轻病痛;积极参加赈济洪涝、干旱、地震等各种救灾活动。桩桩善事义举改善着菲律宾贫困民众的生活状况,大大提高了菲律宾华人的社会地位,也为华侨华人的落地生根、不断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外部环境。
由自救到救人
成立菲华防火会,志愿为菲律宾民众消除火患算是菲律宾华人最值得称道的义举之一。
菲华防火会最早成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1976年3月1日,菲律宾各地的5支志愿消防队联合起来,组成了菲华志愿消防队总会。菲华志愿消防队完全由华人志愿出资建消防站、购置消防装备器材,由华人志愿24小时义务执勤服务。2001年菲华商总会志愿出资建立了一栋菲华消防队总会会馆。30年来,菲华志愿消防队发展很快,现有37个志愿防火队,5500多名志愿消防队员,已经成为菲律宾国家消防的一支重要力量。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为例,菲华志愿消防队现有队员已达2000多人,远远超出政府部门的专职消防队力量。
在宿务菲华防火会会部,宿务菲华联谊会秘书长吴秋霖先生首先给我们讲起了菲律宾第一支华人防火队成立的故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第一队华人志愿防火队诞生前,华人在菲律宾还比较受歧视。当年华人区失火,社会上有人造谣说是华人纵火,以骗取保险金。另外,菲律宾政府消防队员的素质也表现得良莠不齐,如果是在华人区或华人商店失火,有些救火员,握着水龙和“当事人”来“讨价还价”。结果,本来一个小火警,可能因为延误抢救,弄成无可收拾的大灾难。
为了还菲律宾华人以清白,为了华人自救,第一支菲华志愿防火队便建立起来了。现如今,菲华防火会的宗旨已经由自救更多地转变为救人,防火会24小时值班,不分是否华人区,一旦有火警报告,防火会即刻出发免费施救,有时速度快过政府消防队,在菲律宾民众中间享有很高的信誉。
菲律宾人心中的英雄
防火会所有消防人员都是华人子弟,他们多数有固定职业。由于灭火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每一位防火会队员必须经受严格的体能和技术训练。另外,最重要的是,必须每天24小时随时候命。
如今,菲华防火会大都装备着较先进的消防车、云梯和运水车,他们的救火范围已延伸到市郊的大城市和较小的社镇。然而,大火终归不讲人情,菲华志愿消防队总会成立至今已经牺牲了数名队员。我们在当地华文报纸上了解到第一位“因去勇敢的人都不敢去的地方而缩短生命的志愿消防员”张昭明的故事。
张昭明死于奥禾洛村的一场火灾。在该村大火肆虐的危机时刻,菲华防火会的救火车接连赶至火灾现场,消防队员们奋不顾身,全力展开灭火工作,终将火势控制。但不幸的是,在救火过程中,爆炸乙炔桶的一块锋利金属劈穿了张昭明佩戴的黄色硬塑料帽,伤及他的头部。张牺牲时年仅40岁,育有3个子女,他生前依靠推销橡胶和皮料为生。
当天的华文报纸还记录了当地菲律宾人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奥禾洛村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九是底层菲律宾人。此次张昭明的英勇表现,在该区的菲人社会,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整个菲华社会建立了一个友爱的楷模。”
一份极普通的工作,一个极普通的菲律宾华人,如今已经成为菲律宾人心中的英雄。现在,张昭明的儿子张世辉接过父亲的水龙,也成为其父亲生前所在的同一防火会的队员。
精神还在传递
几十年来,菲华防火会救火的次数已经无法统计,菲律宾政府和人民从来没有淡忘他们的义举。1993年,为表彰菲华总会及其属下防火会30年来志愿为保卫菲律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出的杰出贡献,菲律宾总统为菲华总会颁发总统奖状并题词;2000年8月,马尼拉典耀大学向菲华志愿防火会总队颁发公共服务奖,表彰“他们对整个社会不图回报的深切奉献,从而向所有的人证明,公共的利益是崇高的目标”。
在宿务菲华防火会的橱窗里摆满了奖牌奖杯,墙上挂满了锦旗。自成立以来,防火会得到的受灾民众及华侨华人答谢捐赠的款项已达1000多万元,宿务市政府先后两次嘉奖防火会200万元。厦门与宿务是友好城市,厦门市长访问宿务时,了解到防火会的感人事迹,当即表示向华人防火会赠送一辆消防车。最近为纪念菲律宾独立100周年,厦门市又赠送给防火会一辆消防车。防火会的停车场上,还停放着新加坡、台湾等地捐赠的消防车……菲华防火会的会员们,一次次感受着来自菲律宾人民、祖(籍)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赞颂与支持。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勇士们不顾家庭的忧虑和担心,投身到救火这项危险的工作中呢?或许是为邻里提供服务的简单愿望,也或许是为了成就每个人心中的那个英雄梦。然而,无论怎样,他们身上闪耀的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追求和谐、勇于奉献、忠于职守、服务社会的精神正在感染着更多的人。(孙宇鹏) (责任编辑:曾玉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