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际石油市场依旧风起云涌。新年伊始,从每桶50美元低位迅速爬起的国际油价,经过连续三周上涨,上周末,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盘中一度突破每桶60美元关口,达到每桶60.80美元。
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从每桶65美元左右高台“跳水”,至年底跌到每桶50美元附近,当时很多人都以为“石油牛市”已彻底完蛋时,短短几周内油价强烈反弹重返每桶60美元,使不少看空人士大跌眼镜。
此轮回升,究竟是反弹?还是调整之后的高歌猛进?一直看多油市的高盛集团分析师立刻表态:2007年国际油价最高可能攀升至每桶71.50美元,均价也可能涨至每桶69美元,原因是石油公司投资增产的速度低于需求增速。
眼下,再争论是牛是熊,意义似乎已经不大。因为任何下跌,皆非一蹴而就;任何上升,也伴随着波浪起伏。2007年,即使国际油价突破每桶70美元,也不意味着牛市重临,反而极可能是三年牛市的尾声。盛极必衰,在每桶70美元价位之上的短暂停留,难保不是国际油价的强弩之末。因为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全世界都支撑不了虚高的油价。
油价这波强劲反弹,分析师归结为西方石油公司遭遇不可抗力因素、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减产、美国经济依然强势这三大因素,并加入了中东局势再度紧张的预期,实际上,这些因素早就炒作过,短期来看难以支持油价继续狂飙突进。国际油市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即高油价带来增产及谨慎消费石油,长远看不利于支撑油价。今年,国际油价最可能的结局,是在每桶45-65美元之间宽幅振荡。
值得一提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波强劲反弹之前,中国发布一条消息证实已经开始增加战略储备。欧佩克说减产说了几个月,一直未见油价飙升,为何在此关键时刻炒家们极力追捧石油?高盛分析师称,中国对能源的强劲需求是带动油价走高的因素之一,但“中国因素”不是油价逼近每桶80美元的主要原因。这无疑是欲盖弥彰。
可以断言,“中国因素”依然是国际炒家继续暴炒油价的最大预期。但是,中国启动石油战略储备,并不意味着必然要在高价买进石油。中国没有必要为国际游资的炒作行为“埋单”。只有温和的股市才符合中国利益,同样的道理,也只有温和走低的国际油市,才符合中国利益。
本报记者 姚志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