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团长高度评价中方工作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洛修科夫表示,中方为会谈付出了巨大而又“富有建设性”的努力。“我们对中方能组织召开会议并使会议最终取得成功深表感谢”。
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少有地用“出色”、“令人鼓舞”来肯定中方提出的草案。
日本代表团团长佐佐江贤一郎13日凌晨在北京表示,最终方案是中方同各方多次磋商的结果。他说,中方为此次六方会谈做出了很多艰苦努力,这些努力“应该得到回报”。
韩国代表团团长千英宇也多次表示,中方作为东道主,为六方会谈做了许多努力和大量工作。
[学者观点]
解决朝核问题中国不可替代
□晨报记者吴志浩
随着《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公布,第五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13日在北京闭幕。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东亚地区合作的专家宋国友昨晚对记者表示,“这次会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外交能力,中国也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驳斥了六方会谈“无用论”
“每一次六方会谈都相当艰难,都是对会谈组织方中国的考验。而这一次,由于事前外界期望甚高,中国肩头的压力更大了,能取得如此的成果实属不易。这绝对是2007年中国外交继胡锦涛主席成功访非之后的又一重大成就。”宋国友说。
宋国友指出,由于在经过多次六方会谈后朝核僵局并未出现重大突破,特别是朝鲜于去年10月进行了首次核试验,西方开始出现质疑六方会谈的声音。今年1月,朝美双方又单独在德国柏林进行了“有益的”会晤,这更加助长了某些人的论调,即所谓的“中国对朝鲜影响力非常有限”、“北京在解决朝核问题方面能力不足”,一些人甚至提出“应该放弃六方会谈”。
“这次会谈从客观上有力地驳斥了此类论调,以事实证明了六方会谈的不可替代性,体现了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来看,除了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把相关各方拉到一起,心平气和地谈判解决朝核问题。”宋国友说。
对中国外交具有三重意义
宋国友认为,就中国外交而言,这次六方会谈具有三方面意义。
首先,在外交能力方面,中方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是中国外交进一步成熟的一个具体表现。“在这次会谈的攻坚阶段,谈判从上午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困难可想而知。中方不仅是谈判平台的提供者,更以积极的态度全程斡旋。在看起来‘绝望’的时候,中方仍能发现改善气氛、达成协议的突破点,并很好地发挥东道主的优势,最终促成了共同文件的出台。单就过程而言,中国外交就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第二,在中美关系层面,这次会谈是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一个集中体现,以事实表明了中国是“防扩散”的坚定支持者,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第三,在地区安全层面,这次会谈是中国倡导地区合作的睦邻政策的真实表现,是中国为东北亚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从共同文件上看,中国并不局限于朝核问题,而是以此为切入点,着眼于建立和平、稳定、发展的东北亚外交格局,具有更宽广的视野。”
[新闻链接]
布什急要成果速批六方协议
据中国日报报道 朝鲜代表团2月13日一早将协议内容急报平壤,最终得到批准。韩国代表团团长千英宇当天早些时候说,他相信平壤能够接受这份协议。
在朝方批准协议之前,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早已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这份协议。
《朝鲜日报》分析认为,这反映出美国政府对朝核问题的态度发生了变化。2006年年底美国政府对朝强硬派纷纷下台,对话派和现实主义者全面登场。继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辞职后,负责军控与不扩散事务的副国务卿约瑟夫也辞职,“新保守主义者”的下台大大加强了对朝协商派的地位。
据悉,希尔向国务卿赖斯和布什总统直接报告朝核谈判战略。由于伊拉克形势恶化、伊朗核问题僵持不下、民主党要求与朝鲜对话等一系列国内外压力,美国政府不再认为“时间站在美国一边”,布什急于在任内取得成果。
在欢庆的气氛之外,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杂音。美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猛烈抨击这份得之不易的协议,敦促美国总统布什拒绝接受,认为这份协议令美国显得软弱。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