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崔东海正在为植物人妻子冯丽英进行功能锻炼。旁边的护工说:“他12年如一日精心护理,冯丽英连一个褥疮也没有长过。”本报记者 洪文军摄
编者按
今天是“情人节”。正如一些读者所说,军人不过“情人节”,但是军人也有情,军人也有爱,有很多话想对军嫂或准军嫂倾诉,编辑部近日因此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著名诗人郭小川说过:“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是啊,或许正是因为选择了做一名军人,选择了做一名军嫂,将比一般人付出更多,而表达爱的方式也更特别、更感人。
本期“人间真情”为你讲述军人崔东海与植物人妻子冯丽英的爱情故事,相信你能从中了解和理解军人高尚的婚恋观。在此,我们也祝愿广大官兵家庭美满、平安幸福。
“妈妈如果醒来,也会深受感动”
1月29日,记者收到年仅17岁的中学生崔瀛的来信。崔瀛说,爸爸崔东海是名军人,12年来悉心照顾妈妈,非常不容易!崔瀛在信中还说,临近1995年春节,他妈妈冯丽英因病被推进手术室,从此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时间已经进入了第13个年头,爸爸从满头黑发的壮年人变成了鬓角花白的半百之人。爸爸的一些战友、亲人、领导都好心相劝:时间太长了,醒过来的希望很渺茫了。姥姥也劝说:再找一个吧,重新组建一个家庭。但爸爸一直没有放弃为妈妈治疗和护理。崔瀛感慨地说:妈妈如果醒来,也会深受感动!
根据崔瀛信里的线索,记者怀着感动与好奇,终于找到了他的军人父亲——307医院政治部协理员崔东海。
“千呼万唤,她就是不应你”
“儿子已经考完试了,考得还不错。”一走进医院二层这间熟悉的病房,崔东海就俯在植物人妻子冯丽英的耳边大声地说。冯丽英面色红润,大大的眼睛注视着远方,似乎在专心聆听着……这让记者难以想像她没有一点意识!崔东海苦笑着告诉记者:“医院的不少医生说,‘你爱人的身体比你的身体好’。”然而,这位“身体很好”的人只能长年躺在病床上。崔东海12年声声呼唤:丽英醒来吧!“可是,千呼万唤,她就是不应你,这是让我最痛苦的事。”崔东海无奈地说。
每晚坚持给妻子进行全身功能锻炼,这对崔东海来说已经是“习惯”。他一边按摩,一边与妻子交流。虽然很辛苦,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崔东海觉得走进病房前的疲惫减轻了很多。“感觉到妻子的体温,我觉得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了。”崔东海说,“每次走出病房,拖着更疲倦的身子赶往十几里外的住处,我一次次鼓励自己要相信奇迹会发生——妻子明天会醒过来,和我一起回家。但是上了公共汽车后,凉风吹干了额头的汗水,让我又冷静了下来。”
12年来,帮助护理植物人妻子的护工已经换了25人,而崔东海一直没有“换班”。在病房,近3年来一直护理着冯丽英的中年护工李春梅告诉记者:“他这些年挺苦的,工作很忙,有时加班到很晚,还赶过来给妻子进行功能锻炼,陪妻子说说话,一般人很难做到啊!”顺着李春梅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墙上贴的几张纸上写的都是与护理有关的内容。其中一张纸上写的是“冯丽英功能锻炼要求”:1、每日做3次全身功能锻炼;2、由于目前患者肌肉张力较高,做功能锻炼时动作应轻,千万不能强行搬动四肢,以免骨折或损伤肌腱、肌肉;3、各大关节的功能锻炼要到位,即伸位时关节要伸直,屈位时前臂与上臂尽量接近,以免日后关节僵直、不能活动……
李春梅还告诉记者:“崔东海对护理非常细心。这些内容都是他写的,要求很明确。这张‘护工须知’上的内容我都能背下来了。”“护工须知”是崔东海叮嘱护工的话,读来让人动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不了,及时请教。严守岗位,不能大意。粗心侥幸,前功尽弃……
“感激她作为军人妻子的付出”
在冯丽英床头的墙上,一张镶在镜框里的6寸照片虽然已经有些泛黄,但你仍能从中看到冯丽英年轻时的美丽,她笑得是那么的甜蜜。崔东海告诉记者,这张照片是他爱人成为植物人的一个多月前拍的。“她年轻时挺漂亮的,贤惠能干、善解人意。”崔东海毫不掩饰自己对妻子的赞美之情,顺手习惯性地为妻子揉搓头皮。冯丽英的头发修剪得只有一寸长,多半已经花白。“在病床上躺了十几年,她变老了。很多以前认识她的亲友,看到她今天的状况,也很伤心。”崔东海伤感地说。
崔东海和冯丽英从小生活在一个部队大院里,初中和高中两人又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崔东海高中毕业后参了军,直到一次探家,在一位热心阿姨的撮合下,才又一次见到了“老校友”冯丽英。“从那次见到她的第一眼起,我心里就有个奇怪的感觉:她就是我这辈子要找的人。”崔东海很快话锋一转:“她成为军人的妻子后付出了很多很多。”
由于崔东海在外地工作,两人婚后天各一方。冯丽英独自一人照看着孩子,挑起家里的重担。为了让丈夫安心在部队服役,冯丽英克服了诸多困难。孩子3次患肺炎住院,她都没有告诉丈夫,只是自己一个人咀嚼着孤独与无助。对此,崔东海有太多的感激与内疚:自己能在部队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发展,与冯丽英的默默支持是分不开的。
虽然5年后崔东海终于调回了北京,结束了两地分居之苦,但是崔东海仍然很难长时间陪伴在妻儿身边。最让崔东海难忘的是,冯丽英常常在睡前给他的床头留个小纸条:天气预报说明天可能会下雨,你出门时别忘记带雨伞;明天可能会降温,衣服放在床头柜上,明早走时别忘了穿上……
崔东海暗下决心:今后一定多留一些时间陪伴妻儿。但是就在崔东海这么计划的时候,不幸突然降临:1995年1月20日,冯丽英因病成了一个没有任何知觉的植物人。面对千呼万唤也不应声的妻子,崔东海陷入了崩溃的边缘。让崔东海痛心的是,妻子还未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闲适、幸福。
“现在,我身边的亲友称赞我为妻子付出了很多,包括放弃调动升职的机会,但是我想说的是,感激冯丽英作为军人妻子的付出。”
“道德和责任是支撑我的动力”
照顾病床上的妻子,植物人妻子,12年,崔东海一路走来、风雨无阻。在这12年里,他还遭遇了母亲偏瘫、儿子大病等不幸;在这12年里,很多好心人劝他重新组建家庭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崔东海没有放弃对植物人妻子的守护。许多人不明白: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崔东海,让他如此坚强、执着?
崔东海四楼办公室一角的文件柜上,摆放着他搜集的植物人治疗方面的资料。翻开厚厚的报刊剪贴本,记者看到一篇篇有关植物人治疗、护理方法的报道,一个个有关植物人被唤醒的故事。合上剪贴本,封面上是崔东海自己写的两行字:“笑对人生,良心责任。”蓝笔所写的字,不知什么时候又用红笔描了两遍。
“有时也想到放弃,但是一想到道德、责任,我又坚持走进她的病房。”崔东海告诉记者,前些年,由于冯丽英病情不太稳定,他每天都是凌晨三四点钟才能回家,有时为了6点钟叫醒儿子上学,他回家后也不敢躺下睡觉,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躺下,就是打雷也听不见。于是,他索性给儿子包饺子,等着叫醒儿子起床上学。有时实在撑不住了,他就从冰箱里抓一把冰霜往脸上一抹。
“钢铁都会‘疲劳’,你这样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带孩子,长年下来能吃得消吗?”记者的提问让崔东海想起1998年元旦的往事。那天,他给妻子做完功能锻炼,已是满头大汗,顶着寒风回到家里后感到身体不适。疲惫不堪的他吃了两片药后倒头就睡,心想着应该能撑过去,但是到了凌晨四五点钟,盖了3床棉被还是全身发抖,手抖得连6位数的电话号码也拨不出去。他强撑着爬起来,一步一步挪向医院……从未感到如此无助的崔东海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到医院一量体温,40℃!按照病情,医生把崔东海安排到内科病房住院,但崔东海要求住外科,因为妻子住在外科,他可以举着吊瓶到妻子病房去看看。
这样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对此,崔东海也曾经思考过,他也曾考虑过重新组建家庭,但每当看到妻子无助的眼神,每当回想妻子辛劳的一件件往事,他就婉拒了别人的好意:“我总觉得良心上过不去,总觉得没有尽到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
“我看到军人对家庭道德的坚守”
走进崔东海家里,记者看到屋子里没有特别像样的家具。可能因为没有女主人在家,屋子里显得有些凌乱。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客厅墙上的一个记事板,上面记录着近期需要落实的事,诸如:病房的蜂蜜该买了;刷气管插管的毛刷该换了;咨询主治医生是不是该换药了……
快要过春节了,但是记者在崔东海家里没有感受到多少过节的氛围。“说实话,我有些害怕过年。”崔东海告诉记者,妻子出事的时候,就是临近1995年春节。从那一年开始,他每个除夕夜都在病房里陪伴植物人妻子,零点后才回家看望母亲。
让崔东海内疚的是,儿子崔瀛过早地分担了家庭的不幸和痛苦,但让他欣慰的是,孩子很理解也很支持他的选择与坚持。“我为他妈妈所做的这一切,对孩子也是一种影响、教育。”崔东海说,“我对他妈妈的守护,让他懂得了对婚恋、对家庭应该专注、负责。”
是啊,现在少数年轻人把恋爱婚姻看得很随意,有的还把物质条件放在第一位。从崔东海身上,我们或许能学到很多。还是崔瀛在作文中的一句话说得好:“爸爸对妈妈的守护,让我看到军人对家庭道德的坚守,让我感悟了爱与亲情的珍贵,让我懂得了责任的分量。”
本报记者 洪文军 通讯员 王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