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每天清晨8点,一个瘦小的身影都准时出现在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关怀科的盥洗间里,盆子里厚厚一摞是母亲换下的尿片。自从放寒假以来,15岁的小军(化名)就住在病房里照顾癌症晚期的妈妈。
这个15岁的成都男孩感动了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长李家熙,昨日她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为生命末期的病人专门建立基金,提供关怀治疗,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而华西医院和华西第四医院的部分职工也为小军母子俩捐款1万余元。
照顾妈妈
每10分钟蘸水为她润嘴
“儿子,妈妈口渴。”昨日上午,躺在病床上的顾秀蓉叫了一声儿子小军。此时小军正趴在另一张病床上,专心致志做数学中考考题。听到妈妈叫自己,他用两根棉签蘸凉开水,润了润她干裂的嘴唇和干燥的舌头。
15岁的小军和43岁的顾秀蓉母子相依为命已经14年。在小军1岁零4个月大时,顾秀蓉和丈夫离了婚,从此儿子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2004年顾秀蓉从单位下岗以后,为了养家她当起了钟点工。有时候妈妈晚回家,儿子就会守在门口,见到顾秀蓉就连连呼叫:“妈妈,妈妈,你这么晚才回来,我还以为你出车祸了。”每个月顾秀蓉只有500多元收入,她不能亏着儿子,就只能亏待自己。这么多年来基本没有吃过鸡蛋和牛奶。
去年4月份,前年就接受了子宫切除手术的顾秀蓉由于下身流血、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宫颈残端肉瘤(一种比宫颈癌还恶性的疾病)。去年11月份顾秀蓉接受了手术,在北师大附中读初三的小军每到周末就住在病房里照顾妈妈。即便如此,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仍然是全班第二名。
寒假一放,小军就24小时住在医院里照顾妈妈。由于疼痛难忍,小便失禁,2月5日顾秀蓉住进了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关怀科。家里没有钱买尿不湿,就给她垫尿布。以前都是妈妈照顾自己,妈妈生病后,小军一下子长大了,他不仅要洗衣服,还要洗妈妈的尿片。妈妈一天换五六次尿片,每天都会堆一大盆。
到现在顾秀蓉已经近两个月没有进食,连喝水都吐。小军每隔10多分钟就会用棉签润妈妈的嘴唇,他在照顾妈妈之余,抽空学习,前晚做中考题直到昨日凌晨1点才睡。
儿子矛盾 妈妈想“走”舅舅挽留
从第一天住进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关怀科,顾秀蓉就向医生提出:“能不能让我早点走,我走了对全家人都是解脱。”得知自己无望治愈,她已经把儿子托付给了自己的哥哥和前夫。最让顾秀蓉内疚的是,自己治病的钱绝大部分是哥哥顾修林支付,哥哥每天晚上还到病房给妹妹擦洗身子。她担心自己在世界上留多一天,就会把全家人带入贫穷深渊。
而在哥哥看来,能够多挽留妹妹一天是一天。让他最难过的是,现在妹妹已经自暴自弃,彻底放弃了自己。
这段时间15岁的小军一直在矛盾中挣扎,他内心希望妈妈活下去,但见到日渐憔悴的舅舅,他不忍心再拖累舅舅。每当想到这里,这个刚强的小男子汉就偷偷背着妈妈抹眼泪。
成都医生受托书写关于临终关怀的提案
去年4月成立的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致力于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前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长李家熙与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来到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关怀科。他们见到正在给妈妈洗尿片的小军,非常感动。
得知顾秀蓉不愿意拖累家人,要求医生实施安乐死,李家熙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为生命末期的病人专门建立基金,为家境贫困的临终病人提供关怀治疗,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
同时身为全国政协提案组负责人的殷大奎也委托姑息关怀科的李金祥主任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前,写一份关于生命关怀的提案。在提案中建议为生命关怀立法,对于临终患者避免过度医疗,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同时通过立法让临终病人得到生命关怀服务,提高生命质量。
昨日上午,得知小军母子的故事以后,华西医院部分职工捐款1万元,顾秀蓉所住的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关怀科医护人员也捐款1000余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留住顾秀蓉的生命,为这对母子带去新春的祝福。
本报记者 刘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