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3日讯12日~13日我省召开了全省合作金融工作会议。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支持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会议提出,今年我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要实现盈利12亿元;各项存款纯增90亿元,存款余额力争突破600亿元;投放各项贷款3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亿元,增长16.7%。
会议总结了去年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分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农村市场将对所有社会资本放开和对所有金融机构放开,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性银行也纷纷向农村进军。此外,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尽管短期内是间接的,但长期会形成直接的挑战。
会议提出,省农信社将继续加强经营管理。在资金组织上,把“扩张规模、降低成本”作为资金组织工作的重点,着力改善存款结构,扩大资金来源。贷款发放坚持优先“三农”的原则,确保满足“三农”资金需求。
要大力加强金融服务。支农服务不仅为农民提供信贷资金,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农民提供查信息、送技术、跑销路等“一条龙”服务。要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延伸小额信贷品种,拓展农村信用社新的业务增长点,继续实行“进场、入市、上山、下乡”战略,创新服务举措,打造“一证通”品牌,形成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服务对象由传统耕作养殖户拓展到其他种养、加工、商运和从事各类产业经营的农户,尝试新的信贷担保方式,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村专业户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同时,根据农村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信贷需求,不断扩宽服务领域,加大对农民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和支持农户联合体及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贷款投放力度。(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