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情人节,每年的2月仿佛都被镀上一层甜蜜的光环,玫瑰和甜言蜜语当然是这层光环的闪耀点。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小倩和男友相恋3年,在她眼里,每年2月14日是最重要的日子。她认为所有的节日,只有情人节才是真正属于年轻人自己的节日。她的观点代表了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看法。“只有年轻人,才有这份激情,才这么看重感情,才会这么大张旗鼓地庆祝。”
就读首都经贸大学的思晋是个非常时尚的北京女孩,所以情人节也要过得有个性,“才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往常男友送红玫瑰,她觉得“俗”。今年男友早早就预订了9朵绿玫瑰,打算给思晋一个惊喜。当然,绿玫瑰的价格也不“俗”,一朵就要近50元。
情人节是舶来品,因此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洋程序”。比如男方向女方赠送玫瑰和巧克力,一起吃烛光晚餐。上海交通大学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小周说:“情人节是很有意义,然而没有什么新意。送来送去都是西方那一套,没有自己的东西,多少有点崇洋媚外吧。”
感情进入成熟期的韩真和张宁打算今年硕士毕业后就结婚,说起过情人节,两人似乎都“不太感冒”。张宁觉得,可能两人在一起时间久了,对那些纯粹形式的东西有点排斥。“每年就情人节那天送一把‘天价玫瑰’,有什么意思呢?花是会枯萎的。”张宁打趣说:“每年情人节的时候,就有些商人把月季当玫瑰卖。结果尽是大学生抱着一大捧‘天价月季’满街跑。这种时髦,不赶也罢!”
庆祝,是要付出昂贵代价的。情人节的时候,一朵很普通的“红衣主教”玫瑰卖到二十多元,至于什么情人节烛光晚餐,价格更是令人咋舌,199元起,上不封顶。而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家庭的资助,即使读到硕士博士,一个月的补助也不过二、三百元。
过情人节的花销,可能就是普通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宇鸣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读大四,从经济角度考虑,他觉得过情人节甚至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宇鸣说:“最重要的是大家对感情的珍惜,而不在于送什么东西。”(李雨嘉)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