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做这一行的也许只有何世良一个人了;不仅因为艺术的悟性,还有难以忍受的艰辛
文/图本报记者 邓勃
“这行业人多了麻烦,没那么多活干;但人少了,传承方面又有问题。”提起砖雕行业,何世良很矛盾。
何世良很年轻,今年才30来岁,他是我采访的名人系列中最年轻的一位。
虽然年轻,但多个民俗学者推荐我去采访他,都说他有前途。他们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传承砖雕这项广东民间艺术,并发扬光大。
制作砖雕辛苦难顶
黄毛的看厂狗旺旺走过,在地面上留下了一行脚印,工场的灰太厚了。
“这一行,脏!”何世良说。我没看到他说的惊心动魄、硝烟弥漫,现在厂里的工人回家过年去了,留下的只有安静、空旷的厂房。
何世良说,这行业除了脏也很累。天再热,也要戴上工业防尘口罩、眼镜、防护帽,包得严严实实,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还得聚精会神。天冷呢,也要开着大风扇,要把砖灰吹走,又冷又闷的滋味更不好受。
加上砖雕制作时容易破损,有些做了好多天,一不小心就破了,前功尽弃……“体力,脑力,那种辛苦很多人都忍受不了,特别是年轻人”。
工场里有一大半用来制作木雕,砖雕只占一小部分。他说由于砖雕在现代建筑装饰上的需求可以说微乎其微,他的砖雕厂陷入了困境,只能靠木雕维生:“岭南做砖雕的,据我所知只剩下我了”。
甫一出手技惊岭南
何世良这名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但番禺宝墨园巨型砖雕影壁《吐艳和鸣壁》,还有东莞的《百福晖春》图,有不少人知道。为这两件大型作品,他耗时六年。
先说《吐艳和鸣壁》,是这件作品让他踏上砖雕行业,也成了他的惊人之作。那时他才20多岁,是做木雕的,要转做砖雕谈何容易?当时砖雕可以说已经没有师傅了,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三年多的时间,他这幅长22.38米、高5.83米、宽1.08米的作品问世了,上面雕有神情各异的鸟类600多只,百花争艳的花草100多种,壁的背面则雕有东晋书法名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甫一出手,技惊岭南。
雕塑大师潘鹤曾感慨:“一般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出来工作几年,也不敢承担这样大的工程。只有在民间,在何世良这样的年轻人身上,才会出现这样的奇迹。”
《百福晖春》图是他创造的另一个奇迹,破了《吐艳和鸣壁》之前的纪录,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砖雕。
“这两件作品虽然赚不到多少钱,但有挑战性,值得做。”何世良至今说起,仍是自豪。
乡村古风育出奇才
何世良并未进过艺术院校,他是土生土长的番禺沙湾人。他说,是环境造就了他。
沙湾是个了不起的地方,自古文风鼎盛,雅士风流,旧街故巷古建筑林立,无论宗祠还是民居,纹饰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现时仍存“官巷里”、“进士里”、“大夫第街”等历代建筑。
何世良就在这些古建筑群中长大,很小的时候就痴迷砖雕,常在破屋旧堂间留连:“或远观其整体格局,或攀坐其上,细看上面的纹样、刀法,常常‘忘食’,其中尤以砖雕给我的印象最深。读初中时,家乡的‘留耕堂’重修,我放学后的所有时间都在重修的架子上爬上爬下。”
初中毕业后,虽然干的是木雕,但心思却在砖雕。为了研艺,他几乎跑遍了珠三角所有的古祠堂,把有价值的都拍了下来,带回家仔细分析,比较各地风格、刀法特点、构图特色……
何世良的砖雕,就这样无师自通。
何世良说,今年打算再创作三五件个性化的砖雕作品,做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