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安徽省科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获得宿州市政府财政补贴5500万元用于弥补去年亏损,预计2006年公司业绩将实现盈利。政府巨额财政补贴使*ST科苑保牌有望成功,基本化解了“迫在眉睫”的退市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又一个造假的“惊人案例”也浮出水面。安徽省科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2000年包装上市后,就陷入了造假、圈钱“怪圈”。两任大股东“接力”造假,掏空上市公司后抽身退出,留下5亿多元银行债务的“烂摊子”。
包装上市招股承诺成空文
科苑集团的前身是位于宿州市的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原为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1995年,安徽省宿州科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其中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占95%的股权。1997年,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改制后,除了国有股权约占19%以外,其余的都是科苑职工的自然人股,其中,所长汪德荣个人占有近30%的股权。同年,安徽省宿州科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了安徽省科苑应用技术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上市时,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成为控股大股东,约占52%的股份。
科苑集团2000年上市时实际募集资金约3.88亿元。科苑集团在《招股说明书》中说,募集资金将投入L-苯丙氨酸等7个项目,除个别项目外,全部是自主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有列入国家级及省级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的高科技项目,市场前景良好。
然而《招股说明书》的不少承诺成了“空头支票”:上市后不久,7个承诺投资项目,就有包括“动植物油脂及油脚综合开发新技术”这一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在内的3个项目,成了“空头支票”无法实施,涉及金额达1.4亿元,超过全部承诺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对此重大变更,公司称因“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技术竞争优势减弱”等原因所致,一笔带过。已经实施的4个项目中,有3个承诺投资额在4900万元左右的“高科技”项目也大幅“缩水”,投资额分别减少1100万至1700万元不等,其中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
记者了解到,科苑集团上市时所承诺的“高科技”项目,仅仅是为了能够达到上市的目的而采取的包装措施,既缺乏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更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和步骤。上市6年来,这些“高科技”项目非但没有给科苑集团带来收益,反而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已经实施的3个“高科技”项目花费1亿多元,一个虽已建成但没有投产;有2个虽然已经投产,但是一直在亏损。
现任科苑集团董事长吴立平说,上市时很多所谓的高科技项目只是在“炒概念”。募集资金项目变来变去,连我们自己都对不上号了。但每年还要硬着头皮做年报,要“自圆其说”。
违规炒股巨额资金化泡影
公告显示,科苑集团上市后,于2001年、2002年、2003年通过往来拆借给上海坤源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资金1.8亿元、1.78亿元、1.78亿元,截至2004年底,尚有余额17895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0%)未能归还。为此,深交所对科苑集团及其责任人进行公开谴责,称其对这些重大事项此前历年没有入账,也没有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坤源是由科苑集团自己出资设立的投资平台,由科苑集团原董事长汪德荣一手控制,由公司原财务总监坐镇上海掌管。2000年上市之初,科苑集团就开始通过上海坤源进行证券投资,将巨额募集资金投入股市。统计显示,其投入股市的资金最多时接近3.7亿元,绝大多数是募集资金。
更有甚者,上海坤源还向其他单位融资炒股,融资额达2亿余元。2001年后股市低迷,科苑集团证券投资亏损严重。到2002年6月,其沉淀在证券市场中的约1.8亿元亏损殆尽。
为了弥补炒股亏空,科苑集团从2001年起开始向银行大量举债。截至2006年11月,公司银行贷款本息合计超过5亿元。公司在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房产、酶工程技术中心大楼等资产,被一一拍卖。
为了弥补挪用募集资金形成的亏空,科苑集团在信息披露上大做文章。一方面隐瞒大额银行贷款和违规担保事实。另一方面,用虚拟在建工程、反复进行财务造假的手段来掩盖资金窟窿。如科苑集团募股资金项目之一的“年产100吨天然维生素E项目”,原计划投资4900万元。2003年年报披露完成投资4899万元,进度完成98%;规范后的2004年年报披露累计完成投资约3604万元,进度还是完成98%,就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在建工程投资额一下子大幅“缩水”近1300万元。同样的造假手段在其他几个项目中也都存在,已完工的项目投资额,年报披露的数字4年就有3年不一样,相差竟然在1000万元左右。
连环掏空上市公司陷困境
2002年6月,上海庆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庆安)投入1.1亿元,通过收购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自然人股东所持的科苑集团控股股东应用技术研究所77.39%的股权,成为科苑集团新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职工反映,上海庆安重组科苑时,汪德荣等人炒股已形成1亿多元亏空。汪德荣等人和上海庆安签订秘密补充协议,约定重组后不得对前任进行审计,不得追究前任经营者的责任,汪德荣等高管在拿到巨额转让金和以上承诺后,放心退出。
知情人士说,当时上海庆安接手科苑时打起的“如意算盘”是:股市大盘已连跌两年,科苑炒股的窟窿有可能通过股价回涨补回来。而在产业方面,毕竟科苑上市才两年,不会有大的损失。此外,科苑集团与上海庆安的医药和化工产业具备一定的互补性,整合起来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
但是事与愿违,在接手科苑的证券持仓后,上海庆安不仅没能挽回科苑此前炒股损失,且“窟窿越来越大”。2002年上海庆安派出5名高管进驻科苑,也未能如愿成功整合化工、医药产业,一年后高管陆续撤离。
为了收回自己的1.1亿元资金,上海庆安随后将所持的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的股权向银行质押,收回9800万元。而后,利用自己对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科苑集团的控制权,与关联公司上海亚安、上海润安、上海翰亚进行了一系列造假交易,以拆借、受让委托资产等形式,形成了对科苑集团的欠款,后逐步计提坏账,疯狂“掏空”科苑。
通过上述系列关联交易,上海庆安从科苑集团“掏出”约2.5亿元,其中1.8亿元系与上海坤源炒股有关,填补前任大股东炒股亏空。到2006年底,*ST科苑这个名噪一时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是连年亏损,面临暂停上市风险和退市危机,宿州市政府不得不出手相救。(刘宏鹏、卢尧、潘清)
来源:
芜湖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