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多名大学生为何争相到老区农村就业——赣州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培养锻炼
新华网南昌2月14日电(记者林艳兴)大学生“就业难”和基层“人才荒”,是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看似矛盾的难题。从2005年开始,江西省赣州市每年面向全国高校选拔大学生到基层乡镇培养锻炼,迄今已有9000多人次报名参考,成功选拔464人。
选拔300老区乡官 引来6000多名大学生
2006年浙江大学毕业的陈铃本可在他的老家——发达的浙江绍兴找个工作,收入不菲。但他毅然选择了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江西赣州兴国县的乡干部职位。
他说:“浙江人素来以敢闯闻名。我从小到大都在沿海发达地区,如果不到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里的基层农村工作,无法全面了解国情,做大事将是纸上谈兵。”
与原来的“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相比,如今到基层农村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2005年至2007年3年间,赣州市计划每年从大学生中选拔基层干部200名至350名,报名人数却呈现几何级数“上升”。从2005年的915人、2006年的1786人猛增至2007年的6296人。
看着这些来自国内29个省份、350所高校的学生名单,主管这项工作的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春明连称“没想到”。当时开始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大学生的时候他甚至担心,经济落后的老区赣州难以吸引大学生落户,而展开后的效果出乎他的预料,今年的报考者中竟然有9名博士、304名硕士,籍贯分布也非常合理,省外、省内、市内分别占六分之一、三份之一和二分之一。他说,这说明,只要有平台,各类人才就会投身到广阔的农村竞相施展才干。
记者采访发现,大学生就业目光投向基层既有避开城市就业压力、城市高生活成本等现实选择的成分,也不乏服务农村、了解基层、寻求发展空间的情怀。
2006年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韩相云就是考虑到青岛市每平方米7000元的高房价而选择赣州的。
有的学生不仅仅图赣州公务员的“官员身份”。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的新疆学子、2005年选拔生刘勇成在校时就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上班没多久,不少人梦寐以求的赣州市委办公室曾考虑把他调过去,竟被他以“想在基层多锻炼”为由拒绝,他愿继续当他的章贡区沙石镇镇长助理。
硬件不够软件补 优惠不足诚心引
2006年选拔生、南康市蓉江街道办事处干部李雪阳说:“小小的赣州招乡镇干部能够主动出击,远赴黑龙江招考,这使我看到了赣州广纳贤才的决心,看到了赣州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所以我抛弃了在老家银行单位的工作,义无反顾地南下。”
就业是双向选择,光有大学生下基层的意愿不行。赣州力所能及地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如工作一年后为本科生安排乡镇长助理职务,为硕士研究生安排乡镇党政副职实职,并高套一至二档职务工资,再给予每人每月100元或200元的生活补贴。但这些优惠政策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考生的期望值相比仍有差距。对此,赣州没有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优惠政策一个篮子里,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着力于以诚招贤。
主动走出去,诚心请进来。到国内25个省份的32个大中城市165所高校召开座谈会,设立咨询台,与学生面对面;邀请全国100多所高校招生就业机构负责人到赣州座谈,介绍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选拔工作有关政策;为方便考生就近参加选拔考试,还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等地设立考点。
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外地考生担心因“人生地不熟”而吃亏,赣州在选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实行“阳光”操作。在分配岗位时,赣州改变传统“组织分配”的做法,将工作岗位向全体选拔生公开,再按先研究生后本科生,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选拔生依次按自己意愿选择。
基层得人才 学子受锻炼
赣州选拔生的工作经费只用了全市每年100万元人才工作经费中的一小部分,而给这些大学生每月多发的补贴也不过10余万元。赣州承接大学生就业的做法花了小钱,但取得了大成效——“乡镇得人才、学子受锻炼”。
赣州的乡镇干部档案曾有一项尴尬的记录。2004年,赣州乡镇干部中学历为大学本科以上的比例只有10.7%。当时,市里拿出14个副处职位进行公开招考选拔,由于设置了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门槛,竟有9个职位因报名人数不够而取消。选拔生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乡镇如获至宝。县乡领导纷纷与他们结对子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工作中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到急、难、险、重的地方去经受磨炼,生活上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
南康市龙华乡党委书记赖新林说,选拔生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作为新鲜血液,他们带来了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技能。选拔生也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赢得了农民的尊重。2005年选拔到兴国县永丰乡工作的廖绍清上任以后,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民办了许多实事,群众称他为“市里派来的大学生”。
在2006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各县(市、区)委把选拔生纳入视野,大胆提拔,目前共有21名选拔生被提拔进了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35名选拔生被提拔为乡镇长助理。
曾有人担心赣州“引得进”人才也“留不住”。但如今,2005年到岗上任192人,除6人离岗外,其余186人一直坚守在基层第一线。他们作为活广告吸引着后来者纷纷奔赴赣州。在招考2007年选拔生到高校宣讲时,赣州市委组织部带这些2005年、2006年的选拔生去“现身说法”,使今年报名更加火暴。
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有关人士表示,赣州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做法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正出现向基层农村转移的态势。只要基层用人单位以求贤纳士的诚心,积极搭建符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择业和发展环境,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就不会太难。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