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烧香”病毒终于不再泛滥。湖北省公安厅日前宣布,根据统一部署,湖北网监在浙江、山东等8省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李俊、雷磊等6名犯罪嫌疑人。这是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
“熊猫烧香”烧红了网络、烧红了“红客”(反病毒公司、专家)、烧红了“黑客”,甚至带动了相关产业(已有公司申请注册“熊猫烧香”商标),还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创作热潮。
能编写和流传计算机病毒的“大侠”们,不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至少也是这个领域的专才。不曾想,流“毒”甚广,已袭击了上百万台个人电脑、逾千家企业和政府机构网站也未能幸免、令无数中毒者黯然神伤的“熊猫烧香”,竟出自两个没念过大学且多次找工作未果的中专生之手。笔者不明白,这等能编写和流传计算机病毒的人究竟有没有“水平”?如果有,为什么屡屡“求职无门”?如果没有,流氓软件的推广者和盗号集团的操作者为什么又如此“青睐”他们?
即便再有专业知识,再有工作热情,没有“本本”或“本本”不硬,要在相关行业找口饭吃难上加难。俗语说,“是金子总要闪光”,对于李俊、雷磊这样没有名分但极具实力的“网络天才”,“红道”不拿正眼瞧,“落草为寇”就存在着某种必然。众所周知,通过病毒获利已成为病毒制作者的生存手段,但有必要追问的是,这些人为什么要以此为生存手段?如果所有的网络人才都能人尽其才,都能为正规企业所用,还有多少人会靠制贩病毒谋生?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代徐敬业起草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其文采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对于这样的极端异己,武则天非但没有咒骂和嫉恨,反怪“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流落不偶乎?”我国是一个计算机和网络大国,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相关人才的选拔运用体制,唯“本本”“牌牌”是举的多,唯才唯实是举的少,以至于大量网络天才不得不“流落不偶”,最后沦为网络罪犯。也许,在李俊多次上北京、下广州找IT方面工作的过程中,哪怕只有一家企业或部门网开一面,“不拘一格降人才”,“熊猫烧香”就“烧”不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