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前,邛崃市马湖乡惜字村7组(现名为水口镇陈沟村15组)的村民们却没有走出一条成型的道路。1984年开始,24岁的女生产队长叶昌琼带领着村民们在20多年里,修起了一条条通往村外的碎石路……如今,他们当年修的大部分碎石路已经被平整宽阔的水泥路取代,可是48岁的叶昌琼却在今年1月修路结束后,患上了尿毒症。
几天前,在成都打工的惜字村7组居民欧兴志回到了阔别10多年的故乡。故乡的变化很大,最大的变化就是石头路多了,泥巴路几乎没有了。他回忆说,小时候,村子里的路都是泥巴路,又窄又泞,自行车都很难在这路上行走。每次他们背着一背篼玉米去乡上换粮食时,都要穿着雨靴走2个多小时,时不时地还要滑一跤,弄得满身泥水。
高兴之余,欧兴志却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幺婶叶昌琼在1月5日因尿毒症住进了医院。堂妹欧兴蓉告诉他,2006年11月开始,妈妈叶昌琼就带着组里的30多号人,修建该组连接其他两个组的道路,大约有1公里多长。修路的时候,她和村民们都觉得妈妈的气色越来越不好,脸色蜡黄。当时他们劝妈妈不要去修路了,可是妈妈不听,说自己要是不带着去修路,大家就没干劲了。终于坚持到了今年1月3日,路修好了。可是第二天妈妈就尿血,第二天去医院一检查,是尿毒症!
欧兴志拿起了电话,拨打了本报的新闻热线。记者来到了叶昌琼女儿欧兴蓉的家,此时叶昌琼正躺在沙发上休息。她说,1984年,24岁的她被组上推选当上了该组的生产队长,她觉得这是村民们对她的信任,她得干些实事,干出点成绩来。在叶昌琼的带领下,村里30多名小伙子拿起了锄头、扁担,开路基、担泥巴,开始了修路。
村子里的很多村民都参加过修路。说起这20多年里修了多少路,村民们说,“邛崃·高何乡”、“马湖乡·水口镇”、“马湖乡·下坝乡”……太多了,他们记不清了,不过他们记得,每一次修路,都是叶昌琼带着大伙干的。
村民胡志英说,从1984年起,几乎每年的冬天,他们都要去修路。每人每天都要挑上三四百斤的泥巴或者石头,往返走上10多公里的路,这小伙子都觉得累的活,叶昌琼却从来没含糊过,手被湿冷的泥浆冻出了一道道伤口,她也不在乎,仍旧挥锄头、挑泥巴,胡志英说,叶昌琼不怕吃苦,带领大家修路,让村民们又是感动又是喜爱,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路长”。
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叶昌琼还带着大家修了一条1公里多长的石头路,没想到修好路的第三天,她就因得了尿毒症而住院了。目前,只能通过透析来维持生命。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很多村民们都跑来看望她。可是面对昂贵的换肾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村民们心有余却力不足。他们说,希望有好心人能够帮帮他们,挽留住“路长”的生命。
路在村民们的脚下,“路长”叶昌琼的生命,却在渐渐走向远方。
本报记者 邓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