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丁亥年春节还有两天,上海两座火车站广场前,736个温暖的笑颜。
从2月11日到2月15日,春寒料峭的申城再次被返乡者留下的“满腔热血”温暖,早报与市血液办、上海铁路局主办的“美丽心灵,以无偿献血的名义”活动举行的5天中,共有736人先后来到两辆献血车前,挽袖义务无偿献血。爱心活动高潮迭起,2月12日上海火车站南广场有134次人次献血,其中7人献血400毫升,创下了上海流动采血车单日单车的最高采血量。
相同笑脸
走下献血车,上百献血者在“美丽心灵”背景板前留下美丽笑容。
2月13日,上海南站,无偿献血者正在献血车上献血。早报记者鲁海涛图
5天以来,无偿献血者们各异的笔迹、不同的语言把厚厚一摞信纸填满。还有些献血者为了赶上那趟回家的火车,他们甚至来不及留下任何痕迹,更有些献血者只能遗憾地摊开双手,“我不会写字,对上海的感情就只能通过来年的付出来体现了。”
在采血点,他们背着大包提着小包,怀揣着车票;他们卷起衣袖,静静等待;他们手搀着孩子,却仍然不忘在献血后对上海说句心里话……他们令人肃然起敬。
他们是在上海打拼多年的农民工,他们背井离乡,为上海的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回家前夕,他们用别样的方式暂别上海—————无偿献血。
第二故乡
“上海,美丽的城市,我的第二故乡。”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采血点,来自四川的23岁小伙子陈太杰在信纸上留下这样的话语。和他一样,许多赶在返乡过年前无偿献血的外来务工者都在采血点前提笔问候这座他们为之奋斗的城市。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发现,几乎每个献血者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短暂分别的时刻,他们留下了37封问候上海的信,几乎封封都表达了对上海的眷顾和期盼,其中有5封直接将上海定义为其“第二故乡”。他们在信纸上写下对这座城市的问候,用建设这座城市的双手写下一封封信,读来是如此淳朴,却又感人———
“我喜欢上海,而且期待上海的未来会更美好……”
“上海,美丽的城市,我的第二故乡……”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乡音各异籍贯不同,可他们和我们却血脉相通,点滴凝聚,爱心汇流,温暖人心。
我们满怀感激,并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一路平安!大家相约来年再见。
上海道谢
上海市献血办公室表示,要向各方面热心人士的参与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那些无私献出热血的新上海人、外来务工者和上海市民,他们共同用爱心为这座城市的用血安全添砖加瓦。在连续5天的真情互动活动里,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上海火车南站两个采血点,每天参与献无偿献血人数都在130人以上,对春节之前的血库储备平稳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目前上海血库的储备量基本能够满足春节期间每天2万毫升的平均临床用血量。但是,由于春节长假要持续一周,也可能会有一些意外用血的情况,因此除大年夜外,上海14个献血屋、19辆流动采血车仍将照常进行采血工作,也欢迎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
读者反应
陈先生公司职员
他们让我认识到对上海的感情我还不够
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着早报与市血液办、上海铁路局主办的“美丽心灵,以无偿献血的名义”活动。每天在地铁上看早报的都会让我产生震撼感。
和不少参加义务献血的人一样,我也是来上海的打工者,只不过我有着在外人看来比较光鲜的职业:每天坐在办公室在网上与别人达成一个个合作意向。但看完早报的这些报道,我只能深深地感觉到,虽然我在上海呆的时间远远超过大多数的人,但我对上海的感情远远比不上他们。
李小姐自由职业者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上海人参加献血
与很多人一样,最近我十分关心早报有关无偿献血的报道。
我是上海人。在这个城市已经生活了近30年。虽然以前也曾参加过无偿献血,也曾参加过其他一些志愿者活动,但与这些外来务工者相比,我显然做得还不够,希望能在以后参加更多的志愿者活动。
另外,在每天的报道中,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到两个义务献血点献血的绝大部分是外来务工者和外地游客。虽然这段时间大家都可能是为了马上到来的春节忙着,我还是希望能在献血点看到更多的本地人,因为这座城市的文明建设,我们是主力军。
严小姐公司职员
男友被我说服也要去献血
每天早晨,我打开早报看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无偿献血的报道。每次看完我都会仔细地把这些报道整理好。
每次看到早报的报道,我也想去试试献血,但由于男朋友阻止,我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不能去献血不能怪男朋友,因为我是一个贫血患者。
今年是我和男友认识五周年,在我的努力下,男友最终同意在我们认识的纪念日去献一次血。
张先生IT从业者
无偿献血印证了上海的可爱
我是一个IT从业者,每天都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工作,不过这段时间早报的无偿献血让我感受到很多温暖。
我是2003年来上海的,在上海生活了已经三年多。在上海生活的三年多时间里,对上海的印象我彻底否定了我朋友们的片面认识。
看过早报的这些报道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上海这个城市的可爱,虽然参加这次无偿献血的很多都是外来务工者,我想对上海的热爱是他们绝大多人无偿献血的原因。罗燕倩整理
专家说法:这是促进城市精神的公益事业
早报记者 俞立严
“美丽心灵活动对上海来说很有意义。”昨日,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章友德高度评价了“美丽心灵”无偿献血活动。
章友德认为,“美丽心灵”无偿献血活动已不再简单地局限于一次救死扶伤、缓解节前血液紧张的医疗行动,而是一项对上海的城市精神有很大促进作用,意义深远的公益事业。
章友德指出,由于火车站特定的人员构成主要是在上海打工的外来民工和外地旅客,所以这次参与“美丽心灵”活动最积极的也就是他们,相对于土生土长上海本地市民而言,他们对这座城市来说还属于新鲜血液,但正是这些可爱的普通人做出了让上海市民们感动的事迹。
“无偿献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无疑是一个崇高的风尚。”章友德说,应该看到,上海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有一小部分人的确把对经济利益的考量作为为人做事的前提。对此,“美丽心灵”活动展现的无偿为他人做奉献的精神就更显示了其可贵之处,是上海的城市精神所必需的,值得发扬光大。
具体到自愿献血的外来民工和外地旅客身上,章友德认为,他们平时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春节回乡前他们又充分展示了无私的胸襟。对于这些现在帮助我们的可爱的人们,上海今后应该更加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方便。
“应当值得一直延续下去,并且不断扩大。”对于“美丽心灵”活动的将来,章友德寄予了他的希望。章友德表示,类似的活动对上海的城市文明建设,尤其是城市精神的塑造有很大积极意义,未来,不但是火车站,像街道、社区甚至CBD,上海更多的地方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弘扬爱心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