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日前首次发布,去年北京人的公共文明行为得了69.06分,比2005年增加了3.85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民的公共文明素养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其中,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发生率从2005年的8.4%下降到了去年的4.9%。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发布的这项研究结果分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五个体系,是对10000多北京市民、1000多在京两年以上的外籍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全市320个公共场所、约20万人、18万辆机动车现场观测1700个小时后得出的,最后,从300多万个数据中统计分析出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为69.06。
“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为100点时,表示处于没有不文明的理想状态,这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实现。69点应该不低了。”负责此次课题的教授沙莲香说。
数据解析
乱扔垃圾者少了近一半
公共卫生是市民公共文明行为中进步最快的。随地吐痰者人数大大减少的同时,随地扔垃圾的发生率由9.1%下降至5.3%。
北京站广场角落的一个垃圾桶旁,尽管“请勿随地吐痰”的字样很显眼,但乘客走过时更习惯“运气吐声”,远远就“噗”地吐痰。参与文明指数研究课题的专家称,公共卫生领域存在“加脏”现象,越干净的地方大家越爱护,越不干净的地方大家越“加脏”。为此,治理时引入“加脏”理论,让垃圾桶及时得到清理,将地面垃圾和痰及时擦去后,乘客无需叮嘱便自觉文明吐痰了。
闯红灯乱穿马路明显减少
2月12日早上7时15分,周一上班高峰时间。百利宝专线公交车驶进虎坊桥站,车门打开,沿白线自觉排队的6位乘客只用了5秒钟就全部上车。第6秒钟,车门关闭。“两三年前,早高峰时6个人同时上一辆公交车,要花将近半分钟。”附近居民陆先生告诉记者。
公共文明行为指数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拥挤、行人横穿马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现象明显下降。其中,候车拥挤发生率从38%下降至15%,行人无斑马线横穿马路发生率从24%下降至11%,非机动车闯红灯发生率从22%下降到了11%。
首都文明办主任张慧光表示,截至2006年底,全市已有1800个像虎坊桥站一样的文明乘车站台,覆盖了五环以内站台数的一半。
9成市民热情给陌生人指路
北京市民在遇到陌生人问路时,9成人能热情主动地给予帮助,比2005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等车、上下车的时候,冲撞摩擦发生争执的不文明现象降至1%。市民交往过程中,说脏话、用语不文明现象降至3%。
据研究,公共交往中存在“弱关系”现象,即一个人和陌生人交往时的文明行为水平普遍偏低。为此,首都文明办组织专家为市民编写了《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共向430万个家庭免费派送。晨报记者王海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