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父女情深》
常玉珍女士,全国双拥模范。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她是被抗震部队从瓦砾下救出来的一个小女孩儿,后来凭着50斤黄豆起家,历尽艰辛,创业有成。她致富不忘党恩,对解放军一往情深,斥资办起了“老功臣幸福院”,专门赡养当年浴血奋战、如今晚境孤独的老军人,让他们过上衣食住行无忧、医疗保健不愁、学习娱乐有人管的晚年幸福生活。身为搏击商海的民营企业家,她平时给老人们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竭尽子女之劳还嫌不够,还操心费力给他们介绍老伴,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花,沐浴着新时期的和风瑞霭,灿然怒放,香飘万里。以常玉珍事迹为原型的小品《父女情深》,在今年双拥晚会的舞台上闪亮登场,奏响了时代主旋律的一个华彩乐章。
戏剧冲突发端于真情碰撞。出于真情,“女儿”不忍“父亲”们独身终老,一心想给他们成个家,把一位姓高的老爸当成了做工作的“突破口”。同样出于真情,高老爸不愿“女儿”双倍负担赡养费用,执意不肯出面相亲。小品巧妙地采用了“戏中戏”手法:“女儿”嘱咐她找的“候选人”扮演新来的“服务员”,进屋去邂逅高老爸,意在一线牵出好姻缘。不料高老爸倒叫“服务员”充当他的“未婚妻”,演一场貌似意外的“相见欢”,打算先断了“女儿”的念想再说。两个“导演”各走各的“戏路子”,一个“角色”顾此及彼找“感觉”,趣谈雅噱接二连三爆响,透视人性的美质,引发善意的交锋,在合乎逻辑的剧情推进中张扬喜剧效果。
毕竟实诚人“设局”,假不欺真,虚不掩实,越演下去真情越真切,实意越实诚,以至预设的“戏中戏”演成了情投意合的“黄昏恋”。二老对上了眼,总算圆了“女儿”的夙愿。这时高老爸道出了自己的担心所在:“光养我们这些老家伙,一年就得几十万。再来一批老太太,吃穿看病,养老送终,那又得几十万!你是做生意的,你算过成本吗?这样做你怎么能有利润?”“女儿”的反问掷地有声:“你们这些老功臣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奉献出去了。你们计算过个人成本吗?你们向谁要过利润吗?是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这个成本,我还谈什么利润啊?!”肺腑之言把可贵的人间真情推向高潮,使文本与表演着力突出的主题阐述大放光芒。
常玉珍的宝贵品格,置于当今社会大背景下来看,尤其贵在她身体力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双拥晚会主创人员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聚焦于“老功臣幸福院”这一段故事,潜心感悟,精心提炼,饱蘸真情,大写和谐,适时推出佳作,值得称道。
(照片由俞根泉、本报记者卞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