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日,来自台湾的花灯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正式点亮。由中国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花卉灯会”,于二月十五日至三月五日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举办。展出的台湾花灯是台湾花灯艺术首次在祖国大陆亮相,包括主灯、门灯和主题灯三类。中新社发张宇 摄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五日电 题:推台湾花灯进京 冀两岸艺术交流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作为首届海峡两岸花卉灯会成功登陆的幕后推手,来自台湾高雄的中华花灯艺术学会理事长翁贤良可谓不遗余力。
当记者在此间世界花卉大观园见到翁先生时,他正在现场指导工人如何安装花灯,比较复杂的花灯他则亲历亲为。
今年四十多岁的翁贤良,脸色黧黑,他笑称因为总是在户外作业,而在投身台湾花灯艺术之前,翁先生曾经是一个小学老师。
“改行完全是兴趣”,他说。因为从小喜欢手工作业之类的,尤其喜欢花灯的制作,而后会去琢磨用不同的方法、材料和形式去挑战各种异形灯,“慢慢地发现自己原来在这方面有些天赋呐”,翁贤良笑笑地说。
说到花灯,人们总是会马上想到灯笼。“无可否认,台湾的花灯一定是源起自大陆的,但是台湾花灯在灯笼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演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作为台湾业者组织的会长,翁贤良一说起花灯,马上就滔滔不绝。
“台湾现代花灯的诞生也是近几年的事。”一九八九年,台湾“观光局”为了开发观光资源,将原本在各寺庙中展览的元宵节花灯,聚合在“中正纪念堂”周围,举办了第一届“台北灯会”。
而这之后的几届灯会规模一直较小,直到一九九九年的元宵节,板桥的陈金泉以“龙腾虎跃、兔起鹄飞”的主题参展,全部是内发光的灯体,其中的龙形花灯高十三米;二000年,他设计制作的“千禧年九龙灯”矗立于台北“中正纪念堂”,从此开启台湾花灯的新局面。在每年元宵节展出时,短短八到十天中,大约可以吸引超过一千万人次的游客前往观赏。
翁贤良解释,台湾花灯发展到今天,已经跳脱传统框架的束缚,而趋向立体造型的艺术创作,不受时间、季节限制,且融合美学、立体造型、结构、力学、电学灯于一体。
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音现场,高达八米的“金猪送福”主灯已经竖立在现场,它左手托元宝、右手抱如意,化为财神模样,显得喜庆而富足。“因为时间限制,我们只能做这么大”,翁贤良指着财神猪手中抱着的如意说,那是最难做的部分,因为比较小,而里面还要内嵌十几个发光体。
台湾花灯因首次进京而倍受瞩目,翁贤良则指这还是第一步,“先做试金石”。他希望以此为两岸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让两岸民众看到中国文化的多元;而他更大的心愿,是在二00八北京奥运的时候,台湾花灯能作为一个让世界周知的艺术展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