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第63期南京市民论坛说《回家》,关于回家,人们说了很多。
花钱买罪受也要回家
高松(南京市民,民俗物件收藏家):我要回家,五年没回东北老家了!回家,并不是说非要看父母,父母每年都来。
郭守坚(在宁商人):家就是根,每个人要把根留住。我希望,各位打工者心里想着家,头脑带着家,这样才有责任干好事业。
彭年龙(南京市民):社会在进步,现在更多的人回家是为了追求精神的享受,打工一年,丈夫回家看望妻子,看孩子,看年迈的老母亲。不管花多少钱,哪怕工作再忙,花钱受罪,也要回家。
父辈经常教育我,有钱无钱回家过年——你赚到钱,衣锦还乡是过年;你没钱,赚个路费回家也是过年。山珍海味是过年,包顿饺子也是过年。回家,不仅是自己欢乐,也给亲人带来快乐。有条件的人都回家过年。
“为了他们回家,我们宁愿不回家”
李瑞(南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副站长):这个时候,我们每天穿梭在车站、大厅里,最忙碌最辛苦。回家,是刻在我心灵深处的一双双渴望回家的眼睛;有的旅客满脸喜气洋洋地回家,有的呢钱包丢了,有的跟家人走散了,有的买不到票直跺脚,有的票丢了大哭小叫……我也羡慕那些回家的人。去年,我答应家里今年回家过除夕,今年可能又让他们失望了。工作16年,每年我都在候车大厅和旅客吃年夜饭。他们能开开心心回家,我也算是回家了。
关群(南京火车站副站长):都是长假,“五一”、“十一”和春节,旅客回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五一”、“十一”,大家都是放松的,出去游玩的;可是过年,各个层次的旅客,有教师、有学生、还有务工人员他们想回家,那是不讲什么条件。平常出去玩,可能要软卧、硬卧、座位,但过年回家时,票很紧张,他说哪怕不坐我也要回去。只要能让我回去,我就满足。这种心情让我们感动,把我们的心都带到他的家去了。为了他们回家,我们宁愿不回家。每年除夕,我也在车站度过,跟旅客联欢,23年了,早习惯了。
亲情是割不断的社会纽带
张卫(省社科院研究员):家,不是一个单独的房子的概念。“五一”、“十一”跟春节的假期一样长,为什么“五一”、“十一”可以不回家,但到春节,除非你有天大的理由,一般都要回家。为什么?春节回家是为过年,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人过年是大家庭的团圆吉祥。过年是一个载体,把我们的心全部拉回去了。家是一种牵挂,是一个港湾,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亲情是割不断的纽带。
本报记者 俞巧云 孙 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