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按照传统历法排行,2007年是农历丁亥年,与十二生肖等相对应,应为“土猪年”(辛亥年为“金猪年”),但社会大众因喜庆心理,往往称2007年农历年份为“金猪年”。细究来说,十二生肖等都是人为设定的,咱也不妨把2007年视作“金猪年”吧!农历新年即将来临,连日来,本报记者查找到8位今年是他们本命年的“金猪”,其中有学生、民警,还有历经沧桑的老寿星。他们谈自己的现状,谈新年的心愿,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各位读者。
我们在这里祝他们新年快乐,也祝其他属相的读者新年幸福、快乐!
96岁的老太太孙画:我能长生不老才好哩!
记者乔伟辉通讯员王中伟
2月10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鹿邑县贾滩乡谷楼村,采访了年后即将过96岁生日的孙画老人。
记者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后,孙画老人侃侃而谈,她说她小名叫“画”,生于1911年农历正月初六,属猪,至今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记忆力好,只要不是下雨天,走路从来不用拐杖。
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孙画老人一辈子没有得过啥大病,没发过大脾气,整天好走动,不想闲着。“我老伴他没有享过多少福,只活到62岁。”
孙画老人有3个儿子,全家30多口人,孙子孙女11个,重孙子重孙女15个。
“要说现在的条件和过去比呀,嘿!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土改前我年轻时,家有60多亩地,也吃不好。四五十岁的人都知道,以前别看整天没明没夜地干活,就是没有东西吃,说起来你们这些年轻人不相信,那时候连树上的叶子都抢光吃完了,还饿死了好些人,以前穿个洋布衣裳都是好哩,搓麻绳子纳鞋底做鞋,现在人穿的都是皮鞋,不想做饭了,可以买着吃。现在光想吃杂面馍、杂面条改改味。现在这社会,谁也没想到能发展到这个样。”年后的农历正月初六,是孙画老人的96岁生日。
“听我孙子说,农历二月他将添孙子了,到那时俺是五辈人了,我是俺家的‘老太君’了。现在吃啥有啥,穿啥有啥,地还是恁些地,人变多了,还能吃饱吃好,这都是托了新社会的福,像俺这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越活越有劲,只要阎王爷不要我,我能长生不老才好哩!”孙画老人越说越高兴。
84岁的“老邮政”张国政:永远和老伴手牵手!
记者乔伟辉通讯员刘国保文图
2月8日,记者来到郑州市金水区杜岭街张国政老人家中时,老人和老伴秦秀英聊得正欢。得知记者的来意,张国政老人十分高兴。忆往昔,话新年,望未来,老人幸福不已。
张国政老人今年84岁,建国前就参加邮政工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邮政”。
老人说,当时没有交通工具,他每天送邮件全靠步行和担子挑,记不清跑了多少路,十分辛苦。更严重的是那时生活极其艰苦,能吃饱饭就会感觉像过年一样高兴。解放后,他依然从事邮政工作,后来条件好了,可以骑自行车送邮件。工作中,他从不甘落后,没有一封信在他手中成为“死信”,因为他熟悉整个郑州道路,人称“活地图”。
现在年过八旬的张国政老人已是四世同堂,子孙辈31人,最小的重孙两岁多了,正在咿呀学语,可爱极了。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和子孙们同享天伦之乐。张国政老人说,现在儿孙们都很孝顺,轮流着精心照顾他们,天气好时经常推着他们去公园晒太阳、听戏,这和过去的苦难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啊。老人幸福地感叹着。张国政老人说,他和老伴相濡以沫60多年,老伴为他和全家付出很多很多,他十分感激。说到这里,老人有些激动,他深情地说,现在他和老伴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与老伴长相守,手牵手永远不分离,“如果你们发我的照片,一定要发我和老伴的合影”。
过年了,全家又能大团圆一次了,每当看到年幼的晚辈们蹦蹦跳跳时,他就满足得不得了。“千好万好不如身体好,现在只要我和老伴的身体好,不让儿孙们操心,就是我新年最大的愿望。”
72岁的“裁缝”陈正凤:泥土气儿让我清闲自在!
记者乔伟辉实习生李丽文图
春节一过,陈正凤老太太就踏进了第六个本命年了。
陈老太太是光山县卧龙台乡李小湾村人,正月十四,她就要过72岁生日了。老太太一生育儿有三,分别取名单字文、武、斌。现在,孙子孙女们也都长大成人。老太太身体十分硬朗,经常自己做饭、养花浇水,没事就听听小曲儿。她眼神还很好,常给小孙子缝衣服、缀扣子。
陈奶奶说:“我不愿搬到城里跟儿女们住,因为在这儿能整天闻到泥土气儿,也落个清闲自在。”
现在的生活,用陈老太太的话说:“很知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起印象最深刻的本命年,陈奶奶说是最艰难的1959年,恰逢闹饥荒,小儿子斌又刚刚出生。还好当时自己有个维持生计的小裁缝店,吃的、用的也都一省再省,终于挺过难关。
斌12岁时,日子就好过多了,孩子们陆续都上了学,学了知识。儿子们都很给老母亲争气,“斌二十来岁就办了个羽绒厂,虽然也是跟裁剪有关系,可跟我那会儿大不相同了,全是机器、厂房。”陈老太太说,第一次去厂房参观时,她的眼睛禁不住就湿润了,那是太高兴了。“想想自己拉扯孩子的时候,生活变化可真是太大了。”
60岁的退休职工吴文秀:郑东新区里逛个没够!
记者刘昌武文平伟图
2月13日一大早,吴文秀老人如约到报社早早地等待着我们的采访。
大妈看上去很发福,笑眯眯的,说话特朴实。见面坐下来老人就说:“我是1947年的人,属猪的。”吴文秀是驻马店市信托投资公司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那时候公司经营粮食转运,就是把大批的粮食用汽车运到车站,我负责看管,然后装上火车运走。”吴文秀说,她干的就是保管员的活儿。
6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平房,如今,老人在郑州郑东新区买了房子,她经常和老伴在新区里逛个没够。
一家三口人从外地迁至郑州,但老人一点儿也不孤单。吴文秀家有三朵金花:大女儿吕歌在无锡市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当老师;二女儿吕幸在杭州市工作;最小的女儿吕冉是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东风路派出所的指导员。“我就这三个闺女,一个比一个出息,虽然不经常在身边,可她们常打电话。要说她们天天都在身边又咋样,我想让孩子们都走出去干事情,也很少去找她们,不想打扰她们的工作。”
老人说,当年家里有3辆自行车,三个女儿每人一辆。“现在她们三人都有汽车了,你说这生活好不好,变化快不快?”吴文秀说着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