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西
广州话语焉不纯,人“鬼”不分:“抓住士的上的士,走入士多买多士”。这都是长期“与鬼为邻”所致。这表现为语言状态,实际是文化状态。
在中国,广州是唯一一个二千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对外交往的城市。
这是个经济的港口,又是个文化的港口。但二千多年来的世界,中国处于优越地位时多,文化的输出输入,也以顺差为主。当文化顺差之时,广州都不大出色。中国只有过三次的文化逆差:晋唐期间的西土文化传入,鸦片战争后的西洋文化传入,文革结束后的对外开放。文化逆差,往往使广州这个文化港口放一异彩。尤其是前两次。
晋唐时期,广州是可与建康地区相媲美的佛经翻译传播中心,是禅宗发源地;鸦片战争后,又成为改良主义与革命主义两大派流的发源地。这都反映了广府人之善于融汇西学,推陈出新,化鬼取神。其文化贡献,实远远大于经济贡献。其根在哪?在于这两个时期的一些广府杰士,其精神世界,开放而特立自由,兼容而刚健不倚。他们中有:写《理惑论》的牟子、大翻译家真谛、大思想家惠能、大政治家兼诗人张九龄;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今天,一个万国来航的景象再次呈现,广州既走出去,又请进来;番鬼们带来了新货色,新机会,新观念,新文化,当然也捎带了新疾病。我们,还有前辈们那种开放而特立自由,兼容而刚健不倚的精神吗?有化鬼取神的能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