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每逢春节,儿女们都尽可能回到父母身边,阖家团聚,欢天喜地。
对中华民族来说,春节即“年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据相关史料记载,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四季交替的规律,并以祭祀仪式祈祷下一个周期的丰收,由此逐步产生了“年”和“年节”的概念。
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汉武帝时创立并实行了“太初历”,以夏历的孟春之月(即今之农历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清末。
我们今天称之为“春节”的这个年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先秦时叫“上日”、“元日”等;两汉时期,又被叫为“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等;唐宋元明时则称为“岁日”、“新正”、“新元”等;辛亥革命后,我国改用公历,旧历新年于1913年被正式定名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再次巩固了春节的地位。
虽然名称不断变换,但春节的内涵和各种过节的习俗却代代相传。无论是喝腊八粥、吃饺子、送灶王爷、祭祖守岁,还是贴春联、逛庙会,种种过大年的形式背后都有其古老传说和文化背景。
即使今天过年的习俗已经慢慢变化,但年的底蕴、年的情怀,依然在全世界中华儿女心里拥有不变的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海外游子、华侨华人春节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表达思乡之情,这些活动也吸引着当地民众。可以说,春节已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媒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使者。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春节这个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在世界的更多地方“开花结果”。埃菲尔铁塔曾因春节而悬挂“中国红”,迪斯尼乐园也曾因春节上演“中国年”,各国政要春节期间向当地华人祝福,纽约、旧金山、悉尼等大都市已用地方立法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在世界各地正不断焕发着异彩。(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