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原生态
“什么是原生态?那是让你听了热血沸腾的劳动号子、让你听了就亢奋不已的山曲和响彻草原的嘹亮牧歌等,是我们脚踏的这片土地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朱智忠,中国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艺术专家,一位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喝着额尔古纳河水长大的蒙古族汉子这样解释原生态音乐:原生态是鲜活的,它有泥土的根基。
“悠悠这天来悠悠这川,吼一声腔来把情喊。”这是“信天游歌王”赵大地对黄土地的感情。
“如果没有年少时所经历的贫穷,没有背柴、锄地、放牛的经历,很难理解民歌中的生活场景。”“山曲歌王”高保利,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16岁加入山西灵丘的“罗罗腔”剧团,唱歌是他从小就喜欢的事。“在农村每天听着鸡叫起床,不像城市这样嘈杂。唱自己的生活,唱自己的经历,唱自己的家乡,这才是原生态,这些歌在城里呆着是永远憋不出来的。”他说。
正在读大学的卞英花,这个从小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大的“民谣歌后”,繁忙的学习、演出之余,一直在收集、整理现存的朝鲜族民谣。她说:“只有懂得了音乐中所包含的故事和感情,演绎时才能自然而然地感动人;只有了解了民族的文化,才能有更真的感情唱更真的歌。”
与时俱进
有人认为原生态就是老土,“信天游歌王”赵大地却有自己的看法:“原生态来自于它的原创性,也在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变化。”赵大地笑称自己是“歌侠”,他要做的就是发扬新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原本就是靠口传流传下来的,同一首歌每个人唱得都不一样。今天我们唱的民歌也在与时俱进!”赵大地认为,“除了乡土语言和调调不能变,节奏和音色都是可以融入现代气息的。”
《东方红》是赵大地最投入感情的一首歌,他将自己的理解和现代流行的“RAP”说唱元素融入其中,让人耳目一新。现在他的演唱中都会加入摇滚元素,而乡亲们也接受了他的创新,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关注民族自身
谈到近年来原生态民歌的兴起,作为这次巡演的策划人之一朱智忠,讲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一次,朱智忠和同事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采录民歌,想采访一位唱《阿里郎》特别出名的朝鲜族老妈妈,但老人家说什么也不见他们。当终于见到老人时,她说:“你们为什么今天才来?!《阿里郎》我唱了一辈子,可我现在70多岁了,已经唱不了了!”老人的质问让朱智忠无言以对。
2004年,作为竞赛组组长,朱智忠参与策划了“CCTV西部民歌大赛”。在比赛中,蒙古族的“黑骏马组合”一曲《嘎达梅林》让作曲家三宝激动得哽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6位老人的羌族古声激昂悲怆,令人震撼。这些情景,朱智忠至今记忆犹新。
“中国今天的成就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屹立在地球上,用什么证明我们的存在?用什么告诉世界我们是中国人?大家对原生态音乐的热情,源于整个民族对自身的关注。”朱智忠说。
与世界分享
“文化是全人类共有的财产,我们应当勇于走向世界,让全人类一起分享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朱智忠道出举办世界巡演的初衷。“我们从国内原生态歌手中选出了较有代表性的11组‘歌王’,他们大多数是从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脱颖而出的。”湖北土家族农民兄弟以一曲山歌《给三姐梳头》征服观众;“羊倌儿歌王”石占明的一句“俺是来唱歌的,不是来比赛的”让观众记住了他;高保利的高音直接挑战帕瓦罗蒂;而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奇富林所唱的漫瀚调更被评价为“穿云入霄的华丽咏唱”。他们都将参加这次巡演。
北京的演出将是国内多个原生态歌种的首次同台亮相,而后,原生态歌手们将启程赴美国、日本等地,向国外观众展现中国“原生态”民歌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