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昔日威名远扬的辽足竟沦落至面临再度转让的窘境。
根据中国足协的规定,辽足必须在2月17日前完成转让公示。到2月17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辽足股权将顺利转让成功。
辽足真的没钱吗?记者粗略统计,在中国职业足球过去的13年间,辽足光靠卖球员就赚了一亿元。
可是“卖血”并没有拯救辽足,辽足的股权在职业联赛以来几经倒手。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辽足内部的问题比较复杂,不是光靠卖球员就能解决的,俱乐部的管理和经营都太落伍了。
当年辉煌
最早成立俱乐部
开创数个“第一”
翻开辽足的历史册,记者发现,早在1985年,辽宁省体委便与东药联手合办了俱乐部。10年之后,足球职业化浪潮席卷神州。1995年12月29日,辽宁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足球俱乐部。
而“中国足球转会第一人”也与辽足有关,他就是当年以吉林省冰球运动员身份转会至辽宁足球队的姜峰。那是1992年夏季,在没有经纪人的时代,负责操作姜峰转会的是目前仍任职于《长春晚报》的记者陈勇。不过,直至1994年,姜峰才以当时的“天价”7.5万元完成整个转会事宜。
2002年,中国足球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但对于辽宁球迷来说,那是个失望的年份。辽足第一次把主场迁出辽宁,落户北京,辽宁球迷愤怒地打出了“瞎整能出省”的标语。但是那一年,辽足冠名“波导战斗”,最后赚了2600万元。
以人才济济著称
盛产转会标王
辽足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辽足都以人才济济著称。在现在的中超联赛,场上活跃的辽宁球员比比皆是;而在国字号球队中,辽宁球员也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辽足历来盛产转会标王。
从黎兵创下转会费“天价”,到“三叉戟”曲圣卿、张玉宁、李金羽连续夺得标王,再到今年张永海以428万元转会国安,辽足在转会市场上呼风唤雨,制造了无数轰动一时的爆炸新闻。
1995年,黎兵以64万元的“天价”由辽足转入广东宏远,成为中国职业足球史上的一段佳话。同时出现的“签字费”也让中国足球开始迷恋“拜金主义”。
辽足“三叉戟”的解散始于2000年,曲圣卿以550万元的身价转会上海申花,成为当年毫无争议的标王。
此后的2003年,“玉面杀手”张玉宁也投奔上海申花,再度“封王”,身价为1050万元,创下历史。
2004年,“三叉戟”的最后一人李金羽也离开辽足,以1100万元转会山东鲁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标王”。随着“辽小虎”的一一离开,曾经笑傲江湖的辽足也开始走向了穷途末路。
记者算账
职业联赛13年来 卖球员价值亿元
自职业化以来,短短13年间,辽足就靠“卖血”赚了一亿元。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辽足靠卖人赚了9917万元,而这还不包括许多无据可查的不知名球员。但是,由于“造血”功能低下,导致辽足今天的下场。
由于俱乐部经营不善,辽足近些年出走的球员络绎不绝。而辽足卖人最火的时候是在2000年至2004年间,在这短短4年间,由于3位标王的成功买卖,辽足总计赚了4770万元。对于向来勒紧裤腰带的辽足来说,这已是天文数字,可以缓解一些债务和欠薪问题。
翻看辽足这些年的转会名单可以发现,辽足这些年卖出的何止一支国家队。但奇怪的是,辽足越卖越穷,越穷越卖,逐渐走入“恶性循环”。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