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姚润丰)水利部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区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
评价同时显示,我国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近年来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但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区域性甚至流域性缺水的现象。按照2004年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一些流域如海河、黄河、淮河流域,人均占有量更低。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介绍说,2000年以来,尽管用水总量上升的势头有所遏制,但是生活、生产、生态争水,行政区争水,行业争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在不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多。“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
“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大量挤占生态和环境用水,靠牺牲生态和环境用水来维持经济社会发展。”胡四一说,目前,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数量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56个发展到164个,超采区面积从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地面下沉、水质变硬、海水倒灌等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他同时表示,以往的节水力度已赶不上用水增长的幅度、水污染加剧的程度和水生态恶化的速度,传统的治水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如果不把节约水资源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措施,如果不转变用水方式,积极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努力创新节水机制,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塔立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