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8日专电(记者周婷玉、白瀛)虽然1983年出生的喻小兰曾打算以出国旅游的方式度过春节,但她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选择了除夕夜与家人一起收看央视的春晚。
“自我记事以来,看春晚就与包饺子、吃团圆饭、写春联、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一样,是过年的一部分。
“总体质量在下降,总是那么几张老面孔,缺乏创新;经典作品越来越少,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
已伴随中国人度过20多年的央视春晚,曾经让许多演员一夜走红,让许多歌曲、相声和小品成为经典。
然而,曾经万人空巷的春晚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总体质量在下降,总是那么几张老面孔,缺乏创新;经典作品越来越少,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媒体工作的袁娟说。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指出,春晚在一定程度上夺走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使人们变得封闭,人与人的情感联系少了。“看电视时别人和你说话甚至都听不见。”
“每年大家都给春晚挑毛病,但如果哪一天春晚不办了,大家一定会感到失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除夕夜看春晚已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
他认为,春晚“可以把全国人民的情感集中在一起,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在这个时间和它发生联系”。
“这一形式迎合了中国人在除夕夜阖家欢聚,其乐融融的传统心态,这是使这一民俗得以形成的关键”
“春晚让在外辛苦一年的家人聚在一起,回忆刚刚过去的一年,然后开怀大笑。”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郑槟儒说,“这一形式迎合了中国人在除夕夜阖家欢聚,其乐融融的传统心态,这是使这一民俗得以形成的关键。”
春晚已经成为一种“团圆”的符号,有许多人因为工作或远在海外而错过春晚。为弥补这种遗憾,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今年推出了手机直播春晚、WAP春晚和无线春晚。
近年来,除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之外,更多意味着“团圆”“喜庆”的春晚开始出现。中国首家微视频服务平台优酷网2007年就策划了一台“网络春晚”。
“新旧民俗的此消彼长是时代的生动写照,但春节的主题和精髓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团圆和期盼”
网站主编朱向阳说,春晚已经不是一档单纯的电视晚会,它已经成为由电视业创造的新年俗被延续下来。在网络迅速普及的今天,春晚应该更具时代“性格”,更贴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教授认为:“新旧民俗的此消彼长是时代的生动写照,但春节的主题和精髓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团圆和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