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当今庙会旧瓶装新酒(图)

石景山游乐场的洋庙会。本报记者吴镝/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断多年的春节庙会重新出现在京城,并由最初的一两家很快发展到数十家。然而,新一代庙会大多与庙不沾边儿,也不再承担商贸集市的功用。在短短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些庙会“演化”出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活动内容,成为北京人过大年时不可或缺的一道“年味儿”大餐。

  当代庙会的历史虽然不长、研究者寥寥,但细细道来,却也饶有趣味。

  展销会办不成,办个地坛庙会吧

  到底是谁首先恢复了北京的庙会?说法有两种,一说是崇文区的龙潭公园,一说是东城区的地坛公园,而且各占各的理儿。


  “龙潭公园办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庙会。”崇文区新闻中心主任李卫华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是1984年的正月初一。那天下午,还在施工建设中的龙潭公园里相当热闹,湖心岛的工地变成了临时舞台,280名群众演员就在暴土扬沙中搞了一次走会表演。“表演的节目是6档民间花会。据说,在那之前,花会表演已经在城区绝迹了30年。”李卫华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崇文区文化局在挖掘整理民间文化时发现区里还保存着“万里云程车老会”、“协利同乐中幡圣会”等6档民间花会。为了将这种传统民间艺术保留下去,区里就在龙潭公园举办了这场“1984年春节民间花会联欢表演”,说是表演,其实也是排练。花会表演正是庙会的重头戏和象征符号,李卫华的认定也就是打这儿来的。

  “但花会并不等同于庙会,头一个明确打出‘庙会’招牌的是地坛公园。”东城区园林局李鸿斌是位研究春节庙会的老专家,说起20多年前地坛公园恢复春节庙会的事,他还有印象。

  “地坛公园在1984年评上了北京市文保单位,主体建筑也刚刚修完。如何才能提升一下公园的知名度,增加人气?”李鸿斌记得,曾有人提议在公园里办个展销会。“但在不久前刚有个展销会上发生了伤亡事故,政府明令禁止举办展销会一类活动。”

  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不知是谁灵机一动、忽地冒出一句:“春节快到了,不让办展销会,那咱们办个庙会吧。”一句话,成了当代庙会的起点。

  地坛公园要办庙会了,消息像长腿儿一样传得飞快。闲居各处的老艺人们纷纷掸去家伙什儿上的尘土,把压箱底儿的手艺和绝活又翻腾出来。“销声匿迹多年之后,花会表演和民俗手工艺品的传人都自己找上门来。”李鸿斌说。

  “首届地坛公园庙会”于是成了1985年春节最吸引北京人的去处。首届庙会一共举办了13天,总共接待游人65万人次。再往后,以“庙会”的名义举办春节活动就成了京城各大公园的常设项目,白云观、东岳庙、厂甸等处的传统庙会也逐年恢复。

  然而,当代庙会已经远远脱离了宗教活动和商贸集市的本意,仿佛“旧瓶装新酒”。“新酒”的味道也各不相同,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古装巡游、2008年奥运会,甚至欧风洋韵都成了庙会上的主题。用李鸿斌的话说,“庙会越来越成为内涵和外延都很宽泛的、当代节庆活动的一种统称。”

  大观园上演古装巡游

  细数龙潭庙会、地坛庙会、大观园庙会等上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几大庙会,没有历史传承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在老北京历史上,这些地方根本没办过庙会。没有传统,正好适于开拓创新,营造独树一帜的特色。而这些创新出的特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了各家庙会的传统。如今,人们一提起宣武区的大观园庙会,就会想起“元妃省亲”古装巡游;一提起“祭地表演”,就会想起地坛庙会;一提起体育活动,就会想起龙潭庙会……

  大观园是北京市第一个人造景观的主题公园,也是一座影视基地,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就是打这儿诞生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观园公园经营业绩开始走下坡路。“那时,北京的庙会正火,很多公园都在办庙会。大观园红楼文化庙会是从1995年开始举办的,大家都希望搞点特色来提升人气。”北京大观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李俊潼嘴里的“特色”就是大观园庙会上每年上演的“元妃省亲”大巡游。

  80人到120人的行进队伍,人人身着古装,有人手举执扇,有人鸣锣开道,还有人抬着轿子;从大观园的西小门出来,浩浩荡荡经过公园西边的市场,再从南门进入大观园,一直走到元妃省亲大殿;围观的市民翘足张望、指指点点,“那边那个是林妹妹吧”,“看样子是,她旁边那个是谁呢”,一路旁观还不够,大家还要跟随着队伍涌进大观园,再瞧个仔细——大观园庙会举办期间,每天中午13时30分,这样的一幕就会出现。

  久而久之,“元妃省亲”已经成了大观园庙会的代名词。为了保住这块金字招牌,大观园的管理者也是煞费苦心。早先的表演人员都是大观园职工,后来庙会面向社会“选秀”,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在庙会上过一把“红楼瘾”。

  跟大观园庙会一样,龙潭庙会也借助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棋院等体育单位都位于崇文区,体育活动便成了龙潭庙会的保留节目。”李卫华说,从1994年开始,运动员到龙潭庙会进行表演由临时性改为固定制度。十几年来,参会运动员总人数达到两三千人。庄晓岩、孙福明、陈中、聂卫平、马晓春、谢军等世界冠军和体育明星都曾在龙潭庙会上露过面儿。

  庙会中的体育项目最初只有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6项,1994年又增加了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等5项,1996年又增加了跆拳道、五子棋、国际跳棋,2001年增加了英汉桥牌……“尤其是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这三个项目影响很大。最远的有人专门从新疆赶过来,想在庙会上与大师们对弈一局。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年年都来逛庙会,年年都来学下棋。”李卫华说:“北京有位棋手叫孔杰。小时候,他的母亲就带着他来龙潭庙会下棋。他的潜力在庙会上被人发现,进了国家少年队。”如今,孔杰已是七段高手,也是我国青年围棋手中的佼佼者。

  厂甸庙会的大糖葫芦原汁原味

  李鸿斌把当代庙会区分为三类。一类以地坛庙会为代表,它们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传统庙会,但是有文物古迹作为庙会的依托;一类是以龙潭庙会为代表,它们既没有历史传统,也没有文物古迹依托;还有一类就是以白云观为代表,这些地方在历史上曾举办过庙会。在几十年沧桑岁月之后,昔日举办庙会的地方已经修起了二环路、三环路,建起了居民楼。但也有个别的地方保存下来,为传统庙会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1987年,白云观举办了第一届民俗迎春会,成为北京恢复的第一个传统庙会;1987年,京东的丫髻山庙会得以恢复,1990年,妙峰山也恢复了举办庙会的传统;1999年春节,经过修缮的东岳庙重新开放,同时恢复了东岳庙庙会。在所有被恢复的传统庙会中,2001年恢复的厂甸庙会最牵动人心。

  “厂甸庙会是北京老百姓心中的庙会,按照过去的说法,不逛厂甸就不算过春节。”宣武区文化委主任许立仁小时候最喜欢逛厂甸庙会,如今他成了厂甸庙会的主办人。“宣武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提申请,想恢复厂甸庙会。申请打了几次,都没得到市里批准。”传统的厂甸庙会举办地位于宣武区南新华街一带,北起和平门,南至虎坊桥。这里是重要的南北干线,5条公交线路都经过此地。出于对交通、安全等问题的考虑,厂甸庙会迟迟不能恢复。

  直到2001年春节,与京城百姓阔别37年之久的厂甸庙会,才在原址上重新恢复。

  “我们将庙会进行的时间限制在上午8时至下午6时,把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市里终于批准了我们的申请。”许立仁说。

  跟别的庙会强调“创新”不同,厂甸庙会打一开始就提出了“原汁原味”的口号。为了这个“原汁原味”,许立仁他们动了不少脑筋。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里,两三尺长的大糖葫芦是厂甸庙会上独特的一景。“我们找到了专做糖葫芦的手艺人,他们说这门手艺还有,但是原料却不好找了。”许立仁说,做大糖葫芦的材料很不一般,山里红需要挑个儿大的;串糖葫芦用的不是竹棍,而是编筐专用的荆条,像小拇指头一般粗细。第三届厂甸庙会时,工作人员专门跑到京郊山区里,买回一批荆条,串出原汁原味的大糖葫芦。

  龙潭庙会颁的奖,拿来评职称

  龙潭公园举办“1984年春节民间花会联欢表演”时,人们大概不会想到它日后的盛况。

  1987年春节,龙潭公园正式打出了“春节龙潭庙会暨首届‘龙潭杯’民间花会大赛”的招牌。花会大赛的参与者已经扩大到全市范围。还是在湖心岛的空场上,来自北京郊区的农民表演队表演起祖传的“歌舞玩意儿”:秧歌、高跷、龙灯、舞狮、竹马、小车、旱船、中幡、开路、双石、花钹、太平鼓、五虎棍……

  被请来的7位舞蹈家裹着厚厚的军大衣,端坐在小马扎上,耐心地观看表演并给出分数。他们身后,成千上万的北京市民在漫天的北风和沙尘里拼命地鼓掌叫好。老人们从那些发旧的服装道具和铿锵作响的锣鼓声中重温着儿时的记忆,而在年轻人和小孩子的眼中,这一切又是那么新奇有趣。那届庙会总共上演了113档花会节目,接待游人80余万人。打那以后,“民间花会大赛”成了龙潭庙会的代名词。

  1995年,在“第12届龙潭庙会暨第9届‘龙潭杯’花会大赛”上,文化部决定“龙潭杯”获奖会档可以直接参加全国民间舞蹈“群星杯”的比赛,而且不占当地名额。这使当年春节赶到龙潭湖参加比赛的队伍扩大到18个省,3000多名演员参赛,盛况空前。李卫华说到这儿时,语气中透着兴奋。“无论来自哪个省、哪个县的节目,凡报名参赛,没有不想拿奖的。大家看重的倒不是那点奖金,而是奖杯和奖旗。据说,龙潭花会上得到的奖项在很多地方都被当成评职称的依据呢。”

  “龙潭庙会,如今还在办。花会大赛却停办了。”李卫华说,停办的原因很复杂。“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各地对组织民间花会参赛的积极性降低;演员大部分是各地农民,若无政府支持,单靠他们自身力量参赛的资金压力很大;同时,国家也在对国家级评奖进行规范。”

  最近两年,国家以及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李卫华说,崇文区已经在着手申报,希望在龙潭庙会上重现民间花会的盛景。

  石景山游乐园办起“洋庙会”

  2000年1月,刘景旺调任北京石景山游乐园总经理。1月26日那天,刚刚走马上任的刘景旺在几位副总的陪同下游览园区。

  “刘总,我们正在布置场景,马上就要办庙会了。”刘景旺一听就乐了:“游乐园又不是庙,你们怎么弄庙会呀,即使弄,也得弄个洋庙会呀。”此话一出,随行人员都叫好。刘景旺心里可慌了:自己就随口一说,具体怎么弄,可还没想好。再说,北京市也没人搞过洋庙会呀。

  话既然说出去了,总得兑现。刘景旺开始琢磨,人们来庙会无非是看人看景,好吃好玩。游乐场本来就是欧风建筑,再加上些花环、五角星、雪花、礼品树做装饰,不就是洋味儿十足的场景吗?既然是“洋庙会”,锣鼓秧歌就不能要了,刘景旺请来了俄罗斯的表演队。小吃方面也向西方靠拢,不过只是些简单的炸鸡和麦当劳快餐。但不管多简陋,北京市第一个“洋庙会”就这样操办起来了。它的出现,改写了当代庙会的历史,也为“庙会”的概念注入了新的因素。

  后来,又有人给刘景旺出主意,说在美国迪斯尼见过“走场的”,可以仿照。刘景旺当时并没有亲眼见过这个“走场”是啥模样。他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迪斯尼的“巡游表演”理解成一场游行。为此,他特意托团区委组织了好几百名中学生参加庙会。

  第一届“洋庙会”上于是出现了这样一景:远道而来的俄罗斯姑娘和一些表演杂耍、杂技的本地演员夹杂在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当中,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在园内穿梭。几名学生走在队伍最前头,他们举着竹竿,挑起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洋庙会”。说起这事儿,刘景旺自己都觉得很好笑。“后来去了趟迪斯尼,我才知道花车巡游是怎么回事。”

  经过几年的发展,石景山游乐场的“洋庙会”越办越红火,“洋味儿”也越来越足。

  “最早参加巡游的花车都是破电瓶车改装的,我们自己拿木板钉一钉,油漆刷一刷。有时走到半路突然不动了,还得花车上的演员自己下来推。”刘景旺说。现在,游乐园已经拥有了一辆耗资百万元打造的花车,能够播放5000多首乐曲。以前只请得到俄罗斯的表演队,如今还请到了意大利、西班牙的演员。“巴伐利亚烤乳猪、美国加州烤火鸡、韩国烤鸟蛋、奥尔良烤翅、意大利烤全牛……今年参加洋庙会的洋小吃多达22种。”游乐园常务副总张玲扳着指头,向记者一一罗列。看来,对于不出国门就想领略异域风情的市民来说,今年的石景山“洋庙会”依然会是个好选择。

  我们不知道“庙会”在未来还会有何种变化。但我们知道,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需求的改变,北京的庙会还会有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惟有这样,庙会和它所蕴含的欢乐、祥和、喜庆、团圆,才能经久不衰。RJ172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卫华 | 刘景旺 | 李鸿斌 | 许立仁 | 孔杰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