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2月19日电(记者郭奔胜)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年味,便成了中国人最在意的一种“味道”。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流动加强以及手机、网络、黄金周等元素的融入,中国人习惯了的春节味道,似乎变得有些陌生。
鞭炮禁放了,有家不回了,短信代替作揖了,除夕下饭馆成为时尚……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春节,不经意中改变着模样。
变,也许才是真正的永恒。春节变化的节奏,扣动着中国人的心扉。在喧嚣和追问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中国年的底色仍然没有变。
团结、祥和、喜庆、祝福、憧憬、天地同庆……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春节的味道多元而凝聚,张扬而又不乏内敛,浓淡相宜,动静相伴。
短信拜年,浸透着数字化时代的气息。数字拜年,让插上现代科技翅膀的中国拜年文化得到无限延伸。从面对面的作揖躬身拜年,到写信拜年和电话拜年,再到现在的短信拜年。有人说,年越过越淡了;有人却说,年越过越好玩了;更多人说,这是一段十分重要的岁月,怎么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拥有它。
当过年的中国红渐渐消退时,再翻翻留在手机中温馨的拜年短信,我们心中必然会荡漾起浓浓的年味。数字给了我们挥不去的年的记忆。
悠闲过年关,成为中国人过年的又一个时尚。春节已经是国家法定的三大黄金周假期之一。
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抓住一切机会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春节,团圆饭要吃,老人要陪,小夫妻俩的旅行也要排上日程。
通达的道路和便捷的出门方式,让更多的中国人从过节的“海吃海喝”中解放出来。在旅行中放飞心情。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春节出门,甚至出国旅游。这或许与传统的春节团圆文化有点格格不入,但休闲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春节的新符号。
网络让中国人的年味多了一些缥缈,多了一些神秘。对联本是要贴在门上的,但网络贴对联成为很多人的网上游戏。
网络拜年、网络年夜饭、网络压岁钱等等,许多人守着电脑与远方的亲人品着年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年元素”。
网络改变着过年的方式,过年也让网络更加精彩。超现实的网上过年文化扎根在现实的年文化中。网络,给中国年注入活力。
回家,永远是中国人的过年情结。特别对常年在外的农民工而言,过年回家成为他们最为幸福的时刻。路,尽管走得很辛苦,但挡不住幸福的脚步。
有的人在春节里回家共享天伦,而有的人为了别人的回家却有家难回。这是春节里最为可敬的一群人。过一个祥和团圆的春节,这是全体中国人心中永远不变的年味。一年又一年,在爆竹声声中,春节文化再次镌刻上新的年轮,而在岁月的长河中,春节续写着中国人新的梦想与光荣。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