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孙闻)全国工商联近日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2006年度)》认为,少数民营企业中存在着工资待遇低、劳动条件差以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破坏生态环境、商业欺诈等情况和行为,引发了社会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一些负面舆论。
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由于支付的劳动工资低、社会保障不足和安全卫生条件差等,所引发的劳动纠纷案件快速上升。企业诚信意识仍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比较粗放,带来资源浪费加大、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较多地集中在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之中,以及发生在房地产领域、银行信贷领域和商品交易及物流领域,其中以权钱交易和商业贿赂案件尤为突出。报告说,上述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负面影响。
报告同时指出,从整体上看,民营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就业和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需要社会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宛振宏)
|